首页--交通运输论文--铁路运输论文--车辆工程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车体构造及设备论文--走行部分论文

高速变轨距转向架设计及动力学性能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0-20页
    1.1 论文选题背景第10-11页
    1.2 变轨距转向架运用及研究现状第11-19页
        1.2.1 日本变轨距转向架第12-13页
        1.2.2 西班牙变轨距转向架第13-15页
        1.2.3 波兰变轨距转向架第15页
        1.2.4 德国变轨距转向架第15-16页
        1.2.5 瑞士变轨距转向架第16页
        1.2.6 韩国变轨距转向架第16-17页
        1.2.7 国内变轨距转向架研究现状第17-19页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工作和研究技术路线第19-20页
第2章 高速变轨距转向架及轨距变换装置设计研究第20-36页
    2.1 高速变轨距转向架主要技术指标第20-21页
    2.2 轨距变换机理第21页
    2.3 高速变轨距转向架设计研究第21-26页
        2.3.1 锁紧机构形式第22页
        2.3.2 动车转向架形式第22-25页
        2.3.3 高速变轨距转向架方案设计第25-26页
    2.4 地面轨距变换装置设计研究第26-28页
        2.4.1 轨距变换装置方案设计第26-27页
        2.4.2 轨距变换装置工作原理第27-28页
    2.5 高速变轨距转向架关键部件强度分析第28-35页
        2.5.1 车轮强度分析第28-30页
        2.5.2 车轴强度分析第30-32页
        2.5.3 渐开线花键强度分析第32-35页
    2.6 轨距变换过程运动学分析第35页
    2.7 本章小结第35-36页
第3章 变轨距车辆动力学模型研究第36-50页
    3.1 轮对动力学模型研究第36-41页
        3.1.1 建立轮对微分方程模型第36-38页
        3.1.2 轮对模型道岔通过分析第38-40页
        3.1.3 轮对模型变轨过程分析第40-41页
    3.2 半车动力学模型研究第41-44页
        3.2.1 动力学物理模型第42页
        3.2.2 建立半车微分方程模型第42-44页
    3.3 车辆动力学仿真模型研究第44-49页
        3.3.1 建立动力学仿真模型第44-45页
        3.3.2 锁紧机构建模方案第45-46页
        3.3.3 间隙建模方案对比第46-49页
        3.3.4 间隙建模方案选取第49页
    3.4 本章小结第49-50页
第4章 变轨距车辆动力学性能研究第50-59页
    4.1 动力学性能评价方法第50-51页
    4.2 车辆轮轨边界条件分析第51-54页
    4.3 车辆动力学性能分析第54-58页
    4.4 本章小结第58-59页
第5章 变轨距车辆动力学性影响因素研究第59-74页
    5.1 轮对间隙分析第59-62页
    5.2 间隙参数动力学性能影响分析第62-70页
        5.2.1 间隙大小影响第62-63页
        5.2.2 间隙接触参数影响第63-66页
        5.2.3 间隙对振动传递影响第66-70页
    5.3 变轨距车辆动力学性能预测第70-73页
        5.3.1 磨耗踏面动力性能分析第70-72页
        5.3.2 R3000m曲线通过动力学性能分析第72-73页
    5.4 本章小结第73-74页
结论与展望第74-76页
致谢第76-77页
参考文献第77-80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第80页

论文共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功率电力机车牵引变流器故障诊断与寿命预测
下一篇:基于图像处理的受电弓检测及滑板定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