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植物学论文--植物生态学和植物地理学论文

基于时空动态的小兴安岭植物物种多样性变异规律

中文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0-14页
    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2 研究意义第11页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1-14页
第2章 研究区概况第14-18页
    2.1 小兴安岭地区概况第14-18页
        2.1.1 胜山森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概况第15页
        2.1.2 红星森林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概况第15-16页
        2.1.3 乌伊岭森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概况第16页
        2.1.4 友好森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概况第16-17页
        2.1.5 大沾河森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概况第17-18页
第3章 研究方法第18-21页
    3.1 样地设置与调查第18页
    3.2 物种多样性测度方法第18-20页
        3.2.1 α-多样性第18-19页
        3.2.2 β-多样性第19-20页
    3.3 数据分析第20-21页
第4章 基于纬度梯度多样性变化第21-27页
    4.1 基于纬度梯度草地、白桦林、落叶松林α多样性变化第21-23页
    4.2 基于纬度梯度草地、白桦林、落叶松林β多样性分析第23-24页
    4.3 小结与讨论第24-27页
        4.3.1 基于纬度梯度α多样性变化规律第24-25页
        4.3.2 基于纬度梯度β多样性变化规律第25-27页
第5章 基于森林群落演替动态多样性变化规律第27-33页
    5.1 森林群落演替中α多样性变化第27页
    5.2 森林群落演替中β多样性变化第27-31页
    5.3 小结与讨论第31-33页
        5.3.1 基于森林群落演替动态α多样性变化规律第31-32页
        5.3.2 基于森林群落演替动态β多样性变化规律第32-33页
第6章 小兴安岭自然保护区物种保护价值评价第33-45页
    6.1 研究内容第33页
    6.2 评价方法第33-35页
        6.2.1 评价指标的选择第33-34页
        6.2.2 物种保护价值指数第34-35页
    6.3 结果第35-40页
        6.3.1 保护区植被调查概况第35-40页
    6.4 保护区典型群落物种保护价值第40-41页
    6.5 讨论第41-44页
    6.6 建议第44-45页
结论第45-46页
问题与展望第46-47页
参考文献第47-55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55-56页
致谢第56页

论文共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黄土丘陵沟壑区不同空间尺度植被恢复特征
下一篇:增氮减水对早春草本植物碳、氮分配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