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丘陵沟壑区不同空间尺度植被恢复特征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8页 |
1.1 选题目的与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2-18页 |
1.2.1 植被的生态功能 | 第12页 |
1.2.2 NDVI与植被覆盖变化 | 第12-14页 |
1.2.3 景观格局变化 | 第14-15页 |
1.2.4 植物群落演替与植被恢复 | 第15-18页 |
第二章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8-27页 |
2.1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2.1.1 区域尺度植被恢复特征 | 第18页 |
2.1.2 小流域尺度植被恢复特征 | 第18-19页 |
2.1.3 坡面尺度植被恢复特征及群落稳定性 | 第19页 |
2.2 研究区概况 | 第19-21页 |
2.3 研究方法 | 第21-26页 |
2.3.1 区域及小流域尺度植被恢复特征 | 第21-24页 |
2.3.2 坡面尺度植被恢复特征及群落稳定性评价 | 第24-26页 |
2.4 技术路线 | 第26-27页 |
第三章 区域尺度植被恢复特征 | 第27-41页 |
3.1 区域尺度NDVI时空变化 | 第27-30页 |
3.1.1 NDVI空间分布 | 第27页 |
3.1.2 NDVI变化量 | 第27-30页 |
3.2 植被景观格局变化 | 第30-34页 |
3.2.1 植被等级斑块类型变化特征 | 第30-31页 |
3.2.2 斑块水平上的动态变化 | 第31-32页 |
3.2.3 景观水平上的动态变化 | 第32-34页 |
3.3 植被等级转变特征 | 第34-39页 |
3.4 小结 | 第39-41页 |
第四章 小流域尺度植被恢复特征 | 第41-57页 |
4.1 林草地时空变化 | 第41-45页 |
4.2 景观格局动态变化 | 第45-49页 |
4.3 林草地转移特征 | 第49-52页 |
4.4 小流域植被恢复现状 | 第52-56页 |
4.5 小结 | 第56-57页 |
第五章 坡面尺度植被恢复特征 | 第57-70页 |
5.1 人工林植被恢复特征 | 第57-63页 |
5.2 自然植被恢复特征 | 第63-64页 |
5.3 群落稳定性评价 | 第64-68页 |
5.4 小结 | 第68-70页 |
第六章 主要结论 | 第70-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
作者简介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