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薄壁管的耐撞性优化设计
| 摘要 | 第6-7页 |
| Abstract | 第7-8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19页 |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3页 |
| 1.2 薄壁管耐撞性理论与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 1.3 吸能结构耐撞性优化研究现状及进展 | 第15-17页 |
|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7-18页 |
| 1.5 本文的主要创新性工作 | 第18-19页 |
| 第2章 基本原理及优化理论方法 | 第19-29页 |
| 2.1 显示有限元基本原理 | 第19-23页 |
| 2.1.1 显示有限元求解理论 | 第19-21页 |
| 2.1.2 接触—碰撞算法 | 第21-22页 |
| 2.1.3 沙漏问题 | 第22-23页 |
| 2.2 试验设计及近似模型 | 第23-25页 |
| 2.3 耐撞性指标及优化问题描述 | 第25-28页 |
| 2.3.1 吸能结构的耐撞性指标 | 第25-27页 |
| 2.3.2 耐撞性优化问题描述 | 第27-28页 |
| 2.4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 第3章 多角点吸能结构的耐撞性优化设计 | 第29-41页 |
| 3.1 多角点有限元模型描述 | 第29-34页 |
| 3.1.1 材料模型及模拟条件 | 第29-31页 |
| 3.1.2 多角点有限元模型 | 第31-32页 |
| 3.1.3 多角点模型的选取 | 第32-34页 |
| 3.2 多角点吸能结构的单目标优化 | 第34-38页 |
| 3.3 多角点吸能结构的多目标优化 | 第38-40页 |
| 3.4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 第4章 双层吸能结构耐撞性优化 | 第41-52页 |
| 4.1 双层吸能结构有限元模型 | 第41-43页 |
| 4.2 双层吸能结构模型的选取 | 第43-46页 |
| 4.3 双层吸能结构的单目标优化 | 第46-49页 |
| 4.4 双层吸能结构的多目标优化 | 第49-51页 |
| 4.5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 第5章 组合型吸能结构的耐撞性优化设计 | 第52-64页 |
| 5.1 组合型吸能结构有限元模型 | 第52-55页 |
| 5.2 组合型吸能结构模型的选取 | 第55-58页 |
| 5.3 组合型吸能结构的单目标优化 | 第58-61页 |
| 5.4 组合型吸能结构的多目标优化 | 第61-63页 |
| 5.5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 结论 | 第64-66页 |
| 致谢 | 第66-67页 |
| 参考文献 | 第67-72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