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 第10-14页 |
1.2.1 项目后评价研究 | 第10-13页 |
1.2.2 智能电网评价研究 | 第13-14页 |
1.3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1.3.1 理论意义 | 第14页 |
1.3.2 现实意义 | 第14-15页 |
1.4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页 |
1.5 研究方案与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1.5.1 研究方案 | 第15-16页 |
1.5.2 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第2章 农网营配自动化项目分析 | 第17-21页 |
2.1 农网营配自动化项目目标 | 第17页 |
2.2 农网营配自动化项目主要建设内容 | 第17-19页 |
2.3 农网营配自动化项目建设意义 | 第19-20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第3章 农网营配自动化项目影响后评价指标体系分析 | 第21-33页 |
3.1 农网营配自动化项目影响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流程 | 第21-22页 |
3.2 农网营配自动化项目影响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 第22-23页 |
3.3 农网营配自动化项目影响因素分析 | 第23-27页 |
3.3.1 管理和业务效益因素分析 | 第24-25页 |
3.3.2 经济影响因素 | 第25-26页 |
3.3.3 社会影响因素 | 第26页 |
3.3.4 环境影响因素 | 第26-27页 |
3.4 农网营配自动化项目影响后评价指标体系 | 第27-32页 |
3.4.1 管理和业务效益评价指标 | 第27-28页 |
3.4.2 经济影响评价指标 | 第28-30页 |
3.4.3 社会影响评价指标 | 第30-31页 |
3.4.4 环境影响评价指标 | 第31-32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4章 农网营配自动化项目影响后评价模型 | 第33-41页 |
4.1 项目影响后评价方法对比 | 第33-34页 |
4.2 模糊层次分析法 | 第34-37页 |
4.3 模糊综合评价法 | 第37-39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39-41页 |
第5章 E县农网营配自动化项目影响后评价 | 第41-51页 |
5.1 E县农网营配自动化项目简介 | 第41-42页 |
5.2 E县农网营配自动化项目影响后评价 | 第42-50页 |
5.2.1 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 第43-46页 |
5.2.2 评价结果计算 | 第46-50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1-53页 |
6.1 结论 | 第51页 |
6.2 展望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9页 |
附录 | 第59-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