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临界二氧化碳微管内对流传热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1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12页 |
1.2 二氧化碳制冷技术的应用领域 | 第12-14页 |
1.3 超临界二氧化碳换热特性研究状况 | 第14-17页 |
1.4 超临界二氧化碳多孔介质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1.5 本文主要内容 | 第19-21页 |
第二章 数值模拟基础理论 | 第21-27页 |
2.1 CFD概述 | 第21-22页 |
2.1.1 CFD数值模拟方法 | 第21-22页 |
2.1.2 CFD常用算法 | 第22页 |
2.2 CFD求解问题过程 | 第22-24页 |
2.2.1 建立物理或数学模型 | 第22-23页 |
2.2.2 选择坐标系 | 第23页 |
2.2.3 划分计算网格 | 第23页 |
2.2.4 建立离散方程 | 第23页 |
2.2.5 离散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 | 第23页 |
2.2.6 给定求解控制参数 | 第23-24页 |
2.2.7 求解离散方程 | 第24页 |
2.3 控制方程 | 第24-25页 |
2.3.1 连续性方程 | 第24页 |
2.3.2 动量方程 | 第24页 |
2.3.3 能量方程 | 第24-25页 |
2.4 网格质量 | 第25-27页 |
2.4.1 结构化网格和非结构化网格 | 第25-26页 |
2.4.2 网格质量 | 第26-27页 |
第三章 超临界CO_2对流换热的理论基础 | 第27-33页 |
3.1 超临界流体 | 第27-28页 |
3.1.1 超临界流体的定义 | 第27页 |
3.1.2 超临界流体的优点 | 第27-28页 |
3.2 超临界流体换热特点 | 第28页 |
3.3 超临界二氧化碳 | 第28-32页 |
3.3.1 超临界二氧化碳的优点 | 第28-29页 |
3.3.2 超临界二氧化碳的物性分析 | 第29-32页 |
3.4 超临界二氧化碳管内换热规律以及影响因素 | 第32-33页 |
3.4.1 换热规律 | 第32页 |
3.4.2 影响因素 | 第32-33页 |
第四章 超临界二氧化碳微管流动传热数值模拟 | 第33-48页 |
4.1 物理模型 | 第33-34页 |
4.2 数学模型 | 第34页 |
4.2.1 质量守恒方程 | 第34页 |
4.2.2 动量守恒方程 | 第34页 |
4.2.3 能量守恒方程 | 第34页 |
4.3 边界条件 | 第34页 |
4.4 网格验证 | 第34-36页 |
4.5 模型验证 | 第36-37页 |
4.6 数值计算结果分析 | 第37-46页 |
4.6.1 温度分布 | 第37-39页 |
4.6.2 速度分布 | 第39-42页 |
4.6.3 等温线扭曲以及二次流的成因 | 第42-43页 |
4.6.4 壁面努塞尔数 | 第43-44页 |
4.6.5 壁面切应力 | 第44-46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46-48页 |
第五章 多孔介质内超临界二氧化碳流动传热研究 | 第48-58页 |
5.1 多孔介质的概念 | 第48页 |
5.2 多孔介质流动传热研究的背景 | 第48-49页 |
5.3 多孔介质模型简化 | 第49-51页 |
5.3.1 多孔介质常规建模方式 | 第49-50页 |
5.3.2 本文多孔介质简化模型 | 第50-51页 |
5.4 数值模拟 | 第51页 |
5.4.1 数学模型 | 第51页 |
5.4.2 边界条件 | 第51页 |
5.5 数值模拟结果 | 第51-57页 |
5.5.1 速度场分析 | 第51-53页 |
5.5.2 温度场分析 | 第53-55页 |
5.5.3 表面换热特性分析 | 第55-56页 |
5.5.4 阻力特性分析 | 第56-57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8-60页 |
6.1 结论 | 第58-59页 |
6.2 展望 | 第59-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