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引言 | 第8-14页 |
一、研究依据和意义 | 第8页 |
二、相关概念界定 | 第8-10页 |
三、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0-12页 |
四、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2-13页 |
五、创新与不足之处 | 第13-14页 |
第一章 江泽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思想的形成 | 第14-25页 |
第一节 江泽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思想形成的时代条件 | 第14-16页 |
第二节 江泽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思想形成的理论依据 | 第16-22页 |
一、关于文化与经济、政治的辩证关系 | 第16-18页 |
二、关于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推陈出新”的方针 | 第18-19页 |
三、通过文化革命、科技革命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 | 第19-21页 |
四、重视和发展教育事业,培养一代新人 | 第21-22页 |
第三节 江泽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思想形成的历史轨迹 | 第22-25页 |
一、初步提出阶段 | 第23页 |
二、逐步形成阶段 | 第23-24页 |
三、发展成熟阶段 | 第24-25页 |
第二章 江泽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思想的基本内容 | 第25-33页 |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地位 | 第25-27页 |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 第25-26页 |
二、发展中国社会主义软实力的根本措施 | 第26-27页 |
三、提高中国社会主义综合国力的精神保证 | 第27页 |
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任务 | 第27-30页 |
一、提升全民族的思想道德水平 | 第27-28页 |
二、培育社会主义四有新人 | 第28-29页 |
三、发展社会主义教育和科学技术 | 第29-30页 |
四、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 第30页 |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途径 | 第30-33页 |
一、弘扬主旋律和民族精神 | 第30-31页 |
二、坚持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协调发展 | 第31页 |
三、贯彻“双百”和“两用”方针 | 第31-32页 |
四、不断推进文化体制改革 | 第32-33页 |
第三章 江泽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思想的主要特点 | 第33-36页 |
第一节 与时俱进的先进性 | 第33页 |
第二节 面向世界的时代性 | 第33-34页 |
第三节 立足国情的民族性 | 第34-36页 |
第四章 江泽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思想的当代价值 | 第36-40页 |
第一节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化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 第36-37页 |
第二节 提升中华民族思想文化道德素质的指针 | 第37-38页 |
第三节 构建中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精神食粮 | 第38-40页 |
结语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5页 |
附录 | 第45-46页 |
后记 | 第46-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