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1 引言 | 第10-16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3 研究方案 | 第12-14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1.3.3 研究路线 | 第13-14页 |
1.4 本论文可能创新之处 | 第14-16页 |
2 农户合作经济组织:缘起与演进 | 第16-21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6-17页 |
2.1.1 新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 | 第16-17页 |
2.1.2 农户经济效益 | 第17页 |
2.2 基础理论 | 第17-18页 |
2.2.1 交易成本理论 | 第17-18页 |
2.2.2 产权理论 | 第18页 |
2.2.3 制度变迁理论 | 第18页 |
2.3 新型农民合作组织的形成 | 第18-19页 |
2.4 新型农民合作组织的发展概况 | 第19-21页 |
3 框架模型与研究假设 | 第21-30页 |
3.1 理论模型 | 第21页 |
3.2 研究假设 | 第21-24页 |
3.3 量表设计与开发 | 第24-25页 |
3.3.1 量表的开发过程 | 第24-25页 |
3.3.2 防止偏差的措施 | 第25页 |
3.4 量表的选取 | 第25-29页 |
3.4.1 农户经济效益测量 | 第25-26页 |
3.4.2 技术服务测量 | 第26-27页 |
3.4.3 市场服务测量 | 第27页 |
3.4.4 农资采购与使用测量 | 第27-28页 |
3.4.5 物流和加工服务测量 | 第28页 |
3.4.6 融资服务测量 | 第28页 |
3.4.7 国家政策支持与信息服务测量 | 第28-29页 |
3.4.8 关于控制变量的说明 | 第29页 |
3.5 本章小节 | 第29-30页 |
4 实证研究与数据分析 | 第30-44页 |
4.1 数据收集 | 第30-31页 |
4.2 描述性统计 | 第31-33页 |
4.2.1 受访者的年龄分布情况 | 第31页 |
4.2.2 农户的文化程度 | 第31-32页 |
4.2.3 农户了解合作社的渠道 | 第32页 |
4.2.4 农户参加合作组织的时间 | 第32-33页 |
4.3 量表的测试与验证 | 第33-39页 |
4.3.1 量表的信度检验 | 第33-37页 |
4.3.2 效度分析 | 第37-39页 |
4.4 相关分析及回归分析 | 第39-43页 |
4.4.1 数据的峰态和偏态分析 | 第40页 |
4.4.2 相关分析 | 第40-41页 |
4.4.3 多元回归分析 | 第41-43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5 结论与对策 | 第44-49页 |
5.1 分析与讨论 | 第44-46页 |
5.1.1 统计分析汇总 | 第44页 |
5.1.2 研究结果讨论 | 第44-46页 |
5.2 对策建议 | 第46-49页 |
5.2.1 提高新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技术服务功能 | 第47页 |
5.2.2 加强新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市场服务功能 | 第47页 |
5.2.3 完善新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物流加工服务功能 | 第47-48页 |
5.2.4 优化新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融资服务功能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3页 |
附录:蕲春中药材种植农户调查问卷 | 第53-58页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