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论文--动物医学(兽医学)论文--兽医基础科学论文--家畜寄生虫学论文

正常发育和发育阻遏日本血吸虫雌虫差异蛋白质组学分析及雄性尾蚴免疫效果评估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英文縮略表第11-12页
第一章 引言第12-22页
    1.1 血吸虫概述第12-15页
        1.1.1 血吸虫病的概况及防治第12-13页
        1.1.2 血吸虫的分类和生活史第13页
        1.1.3 雌雄合抱是产卵、致病和传播的基础第13-15页
    1.2 血吸虫性别差异蛋白质研究方法与进展第15-18页
        1.2.1 差异蛋白质组学的研究方法第16页
        1.2.2 目前日本血吸虫性别差异蛋白组学研究进展第16-18页
        1.2.3 意义第18页
    1.3 iTRAQ技术及其在差异蛋白质中的应用第18-20页
    1.4 实验的目的及意义第20-22页
第二章 正常发育和发育阻遏日本血吸虫雌虫差异蛋白质组学分析第22-43页
    2.1 引言第22页
    2.2 实验试剂和仪器第22-23页
        2.2.1 实验试剂第22页
        2.2.2 实验仪器第22-23页
    2.3 实验步骤第23-29页
        2.3.1 25天雌虫的收集第23-24页
        2.3.2 提取全虫蛋白第24页
        2.3.3 SDS-PAGE检测全虫蛋白第24页
        2.3.4 酶解和肽段定量第24页
        2.3.5 肽段标记第24页
        2.3.6 SCX分级第24-25页
        2.3.7 质谱分析及数据分析第25-27页
        2.3.8 生物信息学分析第27页
        2.3.9 实时定量PCR验证iTRAQ结果第27-29页
    2.4 实验结果第29-40页
        2.4.1 定量结果第29页
        2.4.2 SDS-PAGE电泳第29-30页
        2.4.3 酶解肽段浓度测定第30页
        2.4.4 肽段SCX分级第30-31页
        2.4.5 蛋白质鉴定结果第31页
        2.4.6 定量分析第31-33页
        2.4.7 实时定量PCR验证iTRAQ技术第33-34页
        2.4.8 生物信息学分析第34-40页
    2.5 讨论第40-43页
第三章 雄性尾蚴免疫效果评估第43-52页
    3.1 引言第43页
    3.2 实验材料第43页
    3.3 实验方法第43-46页
        3.3.1 尾蚴性别鉴定第43-44页
        3.3.2 成虫全虫蛋白的提取及浓度测定第44页
        3.3.3 ELISA方法检测特异性抗体水平第44页
        3.3.4 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分离培养第44-45页
        3.3.5 对抗血吸虫再感染效果的评估第45-46页
    3.4 实验结果第46-49页
        3.4.1 单钉螺逸出尾蚴性别检测第46页
        3.4.2 单性雄虫免疫对抗血吸虫再感染的保护性效果第46-48页
        3.4.3 雄性尾购免疫小鼠的特异性抗体水平变化第48-49页
        3.4.4 单雄免疫后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第49页
    3.5 讨论第49-52页
第四章 全文总结第52-53页
参考文献第53-59页
致谢第59-60页
作者简历第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脑神康胶囊对高糖乏氧环境下大鼠海马神经元氧化应激的影响
下一篇:日本血吸虫SJCHGC06822分子调节肝虫卵肉芽肿炎症反应的初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