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33页 |
1.1 诺氟沙星的污染现状及处理手段 | 第13-17页 |
1.1.1 诺氟沙星简介 | 第13-14页 |
1.1.2 诺氟沙星的残留及危害 | 第14-15页 |
1.1.3 喹诺酮类抗生素的去除方法 | 第15-17页 |
1.2 分子印迹技术 | 第17-25页 |
1.2.1 分子印迹技术简介 | 第17页 |
1.2.2 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方法 | 第17-23页 |
1.2.3 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应用现状 | 第23-25页 |
1.3 Pickering乳液聚合法制备分子印迹聚合物的研究进展 | 第25-29页 |
1.3.1 Pickering乳液 | 第25-26页 |
1.3.2 Pickering乳液稳定机理 | 第26-27页 |
1.3.3 Pickering乳液聚合法的研究进展 | 第27-29页 |
1.4 研究的内容及意义 | 第29-33页 |
1.4.1 研究意义 | 第29-30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30-31页 |
1.4.3 研究方案 | 第31-33页 |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33-41页 |
2.1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33-34页 |
2.1.1 实验试剂 | 第33-34页 |
2.1.2 实验仪器 | 第34页 |
2.2 试验方法 | 第34-41页 |
2.2.1 纳米SiO_2的制备方法 | 第34-35页 |
2.2.2 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合成方法 | 第35-36页 |
2.2.3 分子印迹聚合物的表征 | 第36页 |
2.2.4 诺氟沙星含量分析方法 | 第36-37页 |
2.2.5 分子印迹聚合物吸附性能研究 | 第37-39页 |
2.2.6 分子印迹聚合物固相萃取性能研究 | 第39-41页 |
第三章 诺氟沙星分子印迹材料的制备及其吸附性能研究 | 第41-61页 |
3.1 诺氟沙星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合成 | 第41-42页 |
3.2 诺氟沙星分子印迹聚合物的表征 | 第42-44页 |
3.2.1 SEM分析 | 第42-43页 |
3.2.2 红外光谱分析 | 第43-44页 |
3.3 不同初始条件对诺氟沙星分子印迹聚合物吸附性能影响的研究 | 第44-49页 |
3.3.1 NOR的初始浓度对分子印迹聚合物吸附能力的影响 | 第44-45页 |
3.3.2 吸附时间对分子印迹聚合物吸附能力的影响 | 第45-46页 |
3.3.3 溶液pH对分子印迹聚合物吸附能力的影响 | 第46-47页 |
3.3.4 吸附温度对分子印迹聚合物吸附能力的影响 | 第47-48页 |
3.3.5 分子印迹聚合物的竞争吸附能力研究 | 第48-49页 |
3.4 分子印迹聚合物对NOR吸附性能评价 | 第49-58页 |
3.4.1 分子印迹聚合物对NOR的等温吸附模型研究 | 第49-51页 |
3.4.2 分子印迹聚合物对NOR的吸附动力学研究 | 第51-56页 |
3.4.3 分子印迹聚合物对NOR的吸附热力学研究 | 第56页 |
3.4.4 分子印迹聚合物结合性能研究 | 第56-58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8-61页 |
第四章 诺氟沙星分子印迹聚合物固相萃取柱性能研究 | 第61-71页 |
4.1 固相萃取洗脱条件优化 | 第61-63页 |
4.1.1 洗脱液的选择 | 第62-63页 |
4.1.2 洗脱液体积的优化 | 第63页 |
4.2 不同条件对固相萃取柱萃取效率的影响 | 第63-66页 |
4.2.1 NOR初始浓度对固相萃取效率的影响 | 第64-65页 |
4.2.2 溶液pH对固相萃取效率的影响 | 第65-66页 |
4.3 固相萃取柱性能研究 | 第66-68页 |
4.3.1 固相萃取柱选择识别能力研究 | 第66-67页 |
4.3.2 固相萃取柱的再生性能研究 | 第67-68页 |
4.4 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联用分析检测水体NOR含量 | 第68-70页 |
4.4.1 实际样品的检测 | 第68-69页 |
4.4.2 检测的有效范围 | 第69页 |
4.4.3 分析方法的稳定性 | 第69-70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1-75页 |
5.1 结论 | 第71-72页 |
5.2 创新点 | 第72页 |
5.3 展望 | 第72-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87页 |
致谢 | 第87-89页 |
攻读硕士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