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论文--中国经济论文--地方经济论文

重庆市人地系统耦合协调度评价与障碍度分析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1章 绪论第12-24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2-14页
        1.1.1 研究背景第12-13页
        1.1.2 研究意义第13-14页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4-21页
        1.2.1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第14-17页
        1.2.2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第17-20页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价第20-21页
    1.3 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第21-22页
        1.3.1 研究目的第21页
        1.3.2 研究内容第21-22页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第22-24页
        1.4.1 研究方法第22页
        1.4.2 技术路线第22-24页
第2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第24-28页
    2.1 人地系统理论第24页
    2.2 可持续发展理论第24-25页
    2.3 人地协调论和人地耦合协调论第25-26页
    2.4 耗散结构理论第26页
    2.5 城市功能分区理论第26-28页
第3章 区域概况与研究方法第28-35页
    3.1 区域概况第28-30页
        3.1.1 区域简介第28-30页
        3.1.2 四大主体区域划分第30页
    3.2 研究方法第30-32页
        3.2.1 指标体系构建第30-32页
        3.2.2 耦合协调度评价标准第32页
    3.3 计算方法第32-35页
        3.3.1 数据来源及数据处理第32-33页
        3.3.2 权重计算方法第33页
        3.3.3 耦合协调度计算方法第33-34页
        3.3.4 障碍度计算方法第34-35页
第4章 重庆市人地系统耦合协调动态演进分析第35-53页
    4.1 六大子系统耦合演进分析第35-37页
    4.2 人地系统耦合演进分析第37-41页
    4.3 人地系统耦合协调度演进分析第41-47页
        4.3.1 基于四大区域的人地系统耦合协调度演进第41-43页
        4.3.2 基于县域尺度的人地系统耦合协调度演进第43-47页
    4.4 基于分位法分类的人地系统耦合协调度研究第47-53页
第5章 重庆市人地系统耦合协调的障碍度分析第53-61页
    5.1 六大子系统人地系统耦合障碍度演进特征第53-57页
    5.2 县域人地系统耦合障碍度类型特征第57-59页
    5.3 六大子系统耦合的主障碍因子分析第59-61页
第6章 结论与建议第61-66页
    6.1 研究结论第61-62页
    6.2 建议第62-66页
参考文献第66-72页
附录:各年份指标障碍度计算结果数据查询第72-80页
致谢第80页

论文共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地区性行政垄断对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
下一篇:武陵山民族地区产业可持续发展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