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湿法冶锌制备生命周期评价
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7页 |
1.1 引言 | 第12-13页 |
1.2 冶锌工业现状 | 第13-20页 |
1.2.1 我国的锌资源概况 | 第13页 |
1.2.2 我国锌的产量及消费 | 第13-16页 |
1.2.3 锌冶炼工艺 | 第16-20页 |
1.3 生命周期评价概述 | 第20-25页 |
1.3.1 生命周期评价定义 | 第20-22页 |
1.3.2 生命周期评价发展历程 | 第22-23页 |
1.3.3 生命周期评价方法 | 第23-24页 |
1.3.4 冶锌工业LCA综述 | 第24-25页 |
1.4 本研究的意义 | 第25-27页 |
1.4.1 研究目的 | 第25页 |
1.4.2 研究方案 | 第25-27页 |
第二章 生命周期清单构建 | 第27-33页 |
2.1 目标范围 | 第27页 |
2.2 系统边界 | 第27-28页 |
2.3 评价方法 | 第28-30页 |
2.4 数据来源 | 第30页 |
2.5 生命周期清单 | 第30-33页 |
第三章 生命周期影响评价 | 第33-38页 |
3.1 中间点环境影响评价 | 第33-34页 |
3.2 关键流程 | 第34-35页 |
3.3 关键物质 | 第35-37页 |
3.4 物料衡算 | 第37-38页 |
第四章 区域层面湿法冶锌生命周期评价 | 第38-45页 |
4.1 评价方法 | 第38页 |
4.2 数据来源 | 第38-40页 |
4.3 评价结果 | 第40-43页 |
4.4 经时变化 | 第43-45页 |
第五章 讨论与建议 | 第45-51页 |
5.1 敏感性分析 | 第45-46页 |
5.2 不确定性分析 | 第46-47页 |
5.3 国内外研究对比 | 第47-48页 |
5.4 建议 | 第48-51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1-53页 |
6.1 结论 | 第51-52页 |
6.2 展望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9-6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奖励 | 第60-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