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论文--中国经济论文--地方经济论文

大学工程教育对京津冀协调发展贡献研究--以北京高科大学联盟与雄安新区对接为例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9页
    1.1 研究背景第10-12页
    1.2 问题聚焦第12-13页
    1.3 研究目的第13-14页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第14-16页
        1.4.1 研究内容第14-15页
        1.4.2 研究方法第15-16页
    1.5 潜在的创新点第16-17页
    1.6 研究框架图第17-19页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文献综述第19-28页
    2.1 相关概念界定第19-20页
        2.1.1 产学研的概念界定第19-20页
        2.1.2 高等工程教育的概念界定第20页
    2.2 产学研合作的相关文献综述第20-22页
        2.2.1 产学研合作的本质第20-21页
        2.2.2 产学研合作的主要组织模式第21-22页
        2.2.3 产学研合作的利益分配机制第22页
        2.2.4 产学研合作的研究局限第22页
    2.3 合作博弈的相关文献综述第22-24页
    2.4 虚拟科研组织的相关文献综述第24-28页
        2.4.1 虚拟型组织的概念与类型第24-25页
        2.4.2 虚拟科研组织的概念与特点第25页
        2.4.3 虚拟科研组织的分类第25-28页
第三章 国内外高等工程研究平台现状第28-31页
    3.1 国外高等工程教育研究平台发展现状第28页
    3.2 国内高等工程研究平台的发展现状第28-31页
第四章 雄安新区高等工程研究院(平台)的潜在需求研究与北京高科大学联盟的特色优势分析第31-43页
    4.1 雄安新区高等工程研究院(平台)建设的潜在需求第31-34页
        4.1.1 雄安新区的现状分析第31-32页
        4.1.2 雄安新区的定位第32-33页
        4.1.3 雄安新区高等工程研究院(平台)的建设潜在需求分析第33-34页
    4.2 北京高科大学联盟的特色优势分析第34-43页
        4.2.1 北京高科大学联盟简介第34-35页
        4.2.2 北京高科大学联盟与雄安新区对接所具有合作优势第35-36页
        4.2.3 北京高科大学联盟与雄安新区合作模式的选择第36-43页
第五章 雄安新区高等工程研究院的关键要素分析第43-48页
    5.1 内部要素第43-46页
        5.1.1 数据是基础第43-44页
        5.1.2 人才是动力第44-45页
        5.1.3 技术是手段第45页
        5.1.4 内部三要素的关系第45-46页
    5.2 外部要素第46-48页
        5.2.1 顶层设计因素第46页
        5.2.2 外部组织因素第46-47页
        5.2.3 雄安新区建设规划部门与地方政府因素第47-48页
第六章 雄安新区高等工程研究院组织框架与工作流程预设计第48-52页
    6.1 组织框架设计第48-50页
    6.2 工作流程设计第50-51页
    6.3 雄安新区高等工程研究院采取该模式的意义第51-52页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第52-55页
    6.1 主要结论第52页
    6.2 建议第52-53页
    6.3 不足与局限第53-55页
参考文献第55-59页
致谢第59-60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产业转型升级的影响研究
下一篇:区域经济增长中技术创新贡献度评价研究--以青海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