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泥泥炭地粗叶泥炭藓孢子生态学研究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1 引言 | 第11-18页 |
1.1 研究背景与目标 | 第11-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研究目标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3-15页 |
1.2.1 苔藓孢子形态研究 | 第13-14页 |
1.2.2 苔藓孢子生产与生境条件 | 第14页 |
1.2.3 苔藓孢子活力研究 | 第14-15页 |
1.3 研究意义 | 第15-17页 |
1.3.1 理论意义 | 第15-16页 |
1.3.2 现实意义 | 第16-17页 |
1.4 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2 研究地概况与实验方法 | 第18-27页 |
2.1 研究地概况 | 第18-20页 |
2.1.1 气候特点 | 第18页 |
2.1.2 地质地貌特点 | 第18-19页 |
2.1.3 土壤状况 | 第19页 |
2.1.4 植被状况 | 第19-20页 |
2.2 研究方法 | 第20-27页 |
2.2.1 实验材料 | 第20页 |
2.2.2 实验设计 | 第20-22页 |
2.2.3 实验方法 | 第22-24页 |
2.2.4 数据处理 | 第24-27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7-44页 |
3.1 孢蒴大小与孢子大小及孢子萌发力的关系 | 第27-29页 |
3.1.1 孢蒴大小 | 第27-28页 |
3.1.2 孢子大小 | 第28页 |
3.1.3 孢蒴大小与孢子大小的关系 | 第28-29页 |
3.1.4 孢蒴大小与孢子萌发力的关系 | 第29页 |
3.2 生境因子特征分析 | 第29-40页 |
3.2.1 日光照强度变化 | 第29-32页 |
3.2.2 生境因子相关分析 | 第32-34页 |
3.2.3 生境因子主成分分析 | 第34-36页 |
3.2.4 生境因子聚类分析 | 第36-37页 |
3.2.5 生境因子多重比较 | 第37-40页 |
3.3 生境因子对孢蒴产量的影响 | 第40-41页 |
3.3.1 生境因子与孢蒴产量的相关关系 | 第40-41页 |
3.3.2 生境因子对孢蒴产量影响的多元回归分析 | 第41页 |
3.4 生境因子对孢蒴喷发率的影响 | 第41-42页 |
3.4.1 生境因子与孢蒴喷发率的相关关系 | 第41页 |
3.4.2 生境因子与孢蒴喷发率的多元回归分析 | 第41-42页 |
3.5 生境因子对孢子萌发力的影响 | 第42-44页 |
3.5.1 生境因子与孢子萌发力的相关分析 | 第42页 |
3.5.2 生境因子与孢子活力的多元回归分析 | 第42-44页 |
4 讨论 | 第44-51页 |
4.1 泥炭藓孢蒴与孢子 | 第44-46页 |
4.1.1 泥炭藓孢蒴形态与孢子形态 | 第44页 |
4.1.2 泥炭藓孢蒴孢子喷发 | 第44-45页 |
4.1.3 泥炭藓孢蒴大小与孢子活力 | 第45-46页 |
4.2 泥炭藓生境条件 | 第46-48页 |
4.2.1 生境因子间的相互性 | 第46-47页 |
4.2.2 生境与泥炭藓生长 | 第47-48页 |
4.3 生境与泥炭藓孢蒴产量 | 第48页 |
4.4 生境与泥炭藓孢蒴喷发 | 第48-49页 |
4.5 有性繁殖的生态意义 | 第49-51页 |
4.5.1 生境与有性繁殖 | 第49-50页 |
4.5.2 有性繁殖与种群延续 | 第50-51页 |
5 主要结论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61页 |
后记 | 第61-62页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