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0-20页 |
1.1 多金属氧酸盐概述 | 第10-11页 |
1.2 多钼氧簇的研究进展 | 第11-16页 |
1.2.1 多钼氧簇的研究背景 | 第11页 |
1.2.2 同多钼氧簇 | 第11-14页 |
1.2.3 杂多钼氧簇 | 第14-16页 |
1.2.4 多钼氧簇化合物在药物化学中的应用 | 第16页 |
1.3 以钒为杂原子的多钼钒氧簇的研究进展 | 第16-18页 |
1.4 杂多蓝概述 | 第18-19页 |
1.5 选题依据及目的 | 第19-20页 |
第二章 同多钼氧簇[Mo_(0.5)Mo_(12)O_(40)]~(5-)与氮杂环晶体结构和性质研究 | 第20-37页 |
2.1 引言 | 第20页 |
2.2 合成 | 第20-21页 |
2.3 结构 | 第21-27页 |
2.3.1 X-射线晶体学衍射 | 第21-27页 |
2.3.2 化合物的晶体结构 | 第27页 |
2.4 表征 | 第27-31页 |
2.4.1 红外光谱 | 第27-28页 |
2.4.2 热重分析 | 第28-29页 |
2.4.3 紫外-可见光谱 | 第29-30页 |
2.4.4 X射线光电子能谱 | 第30页 |
2.4.5 电喷雾电离质谱(ESI-MS) | 第30-31页 |
2.5 电化学性质研究 | 第31-35页 |
2.5.1 循环伏安法的研究 | 第31-32页 |
2.5.2 电催化的研究 | 第32-35页 |
2.6 合成讨论 | 第35-36页 |
2.7 小结 | 第36-37页 |
第三章 同多钼氧簇[Mo_(0.5)Mo_(12)O_(40)]~(5-)与锑、铋、镧及氮杂环晶体结构和性质研究 | 第37-49页 |
3.1 引言 | 第37页 |
3.2 合成 | 第37-38页 |
3.3 结构 | 第38-45页 |
3.3.1 X射线晶体学衍射数据 | 第38-41页 |
3.3.2 化合物的晶体结构 | 第41-45页 |
3.4 表征 | 第45-47页 |
3.4.1 红外光谱 | 第45-46页 |
3.4.2 紫外-可见光谱 | 第46-47页 |
3.5 表面光电压谱测试 | 第47-48页 |
3.6 抗菌性质的研究 | 第48页 |
3.7 小结 | 第48-49页 |
第四章 钼钒氧簇与二异烟肼的自组装、结构和半导体性质研究 | 第49-59页 |
4.1 引言 | 第49-50页 |
4.2 合成 | 第50页 |
4.3 结构 | 第50-54页 |
4.3.1 X-射线晶体学衍射数据 | 第50-52页 |
4.3.2 化合物的晶体结构 | 第52-54页 |
4.4 表征 | 第54-56页 |
4.4.1 红外光谱 | 第54-55页 |
4.4.2 粉末X-射线衍射谱(PXRD) | 第55页 |
4.4.3 热重分析 | 第55-56页 |
4.4.4 X-射线光电子能谱 | 第56页 |
4.5 类半导体性质的研究 | 第56-58页 |
4.5.1 表面光电压谱测试 | 第56-57页 |
4.5.2 合成讨论 | 第57-58页 |
4.6 小结 | 第58-59页 |
第五章 异烟肼还原的杂多蓝的合成及性质研究 | 第59-75页 |
5.1 引言 | 第59页 |
5.2 合成 | 第59-60页 |
5.3 结构 | 第60-65页 |
5.3.1 X-射线晶体学衍射数据 | 第60-64页 |
5.3.2 化合物的晶体结构 | 第64-65页 |
5.4 表征 | 第65-69页 |
5.4.1 红外光谱 | 第65-66页 |
5.4.2 粉末X-射线衍射谱(PXRD) | 第66-67页 |
5.4.3 X-射线光电子能谱 | 第67-69页 |
5.5 电催化的研究 | 第69-74页 |
5.6 抗菌研究 | 第74页 |
5.7 小结 | 第74-75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75-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7页 |
致谢 | 第87-88页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