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7-9页 |
一、学术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7页 |
二、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 | 第7-9页 |
(一)研究目的 | 第7页 |
(二)研究内容 | 第7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7-9页 |
第二章 写意人物画的线条语言极其表现能力 | 第9-14页 |
一、线条自身的表现力 | 第9-11页 |
(一)继承传统写意线条画法 | 第10页 |
(二)近、当代写意人物线的表现技法 | 第10-11页 |
(三)写意人物没骨画法 | 第11页 |
(四)工笔人物画线描与写意线条的表现技法的对比 | 第11页 |
二、线条对人物形体的刻画 | 第11-14页 |
(一)人物的五官 | 第12页 |
(二)人物的动态 | 第12-14页 |
第三章 分析写意人物画线的发展 | 第14-30页 |
一、梁楷写意人物画的出现和线的表达方式 | 第14-15页 |
二、任伯年的写意人物画的出现和线的表达方式 | 第15-18页 |
三、“徐蒋体系”和“新浙派”的写意人物画线的表达方式 | 第18-27页 |
(一)“徐蒋体系”写意人物画的出现及线的表达方式 | 第18-24页 |
(二)“新浙派”写意人物画的出现及线的表达方式 | 第24-27页 |
四、叶浅予写意人物画的出现及线的表达方式 | 第27-28页 |
五、傅抱石写意人物画的出现及线的表达方式 | 第28页 |
六、黄胄写意人物画的出现及线的表达方式 | 第28-30页 |
第四章 书法用笔对写意人物的发展及影响 | 第30-32页 |
(一)书法用笔对写意人物的发展 | 第30-31页 |
(二)书法用笔对写意人物的影响 | 第31-32页 |
第五章 我对写意人物画的研究与分析 | 第32-34页 |
结语 | 第34-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36页 |
个人简历 | 第3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