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1 绪论 | 第7-23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7-9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9-21页 |
1.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9-12页 |
1.2.2 供应链金融理论基础综述 | 第12-14页 |
1.2.3 线上供应链金融协同运作架构模型 | 第14-16页 |
1.2.4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 第16-21页 |
1.3 研究方法和内容安排 | 第21页 |
1.4 可能的创新点和不足 | 第21-23页 |
2 案例介绍 | 第23-38页 |
2.1 平安银行简介 | 第23-24页 |
2.2 平安银行线上供应链金融业务演进 | 第24-26页 |
2.2.1 贸易融资的专业化发展阶段 | 第24页 |
2.2.2 供应链金融 1.0 阶段——品牌塑造 | 第24-25页 |
2.2.3 供应链金融 2.0 阶段——线上供应链金融业务起步 | 第25页 |
2.2.4 供应链金融 3.0 阶段——线上供应链金融延伸发展 | 第25-26页 |
2.3 平安银行线上供应链金融业务主要模式 | 第26-34页 |
2.3.1 线上供应链金融预付融资业务模式 | 第27-29页 |
2.3.2 线上供应链金融存货融资业务模式 | 第29-32页 |
2.3.3 线上供应链金融应收账款融资业务模式 | 第32-34页 |
2.4 具体案例 | 第34-38页 |
2.4.1 案例背景 | 第34-35页 |
2.4.2 海尔经销商与平安银行合作模式——“采购自由贷” | 第35-38页 |
3 案例分析 | 第38-50页 |
3.0 平安银行“采购自由贷”业务模式的运作 | 第38-39页 |
3.1 平安银行“采购自由贷”业务模式特点 | 第39-41页 |
3.1.1 延伸传统保兑仓业务模式特征 | 第39页 |
3.1.2 给予经销商灵活的授信融资方案 | 第39-40页 |
3.1.3 业务操作在线化并注重用户体验 | 第40-41页 |
3.1.4 各参与主体呈现多方多赢的特征 | 第41页 |
3.2 平安银行“采购自由贷”业务模式的效果 | 第41-44页 |
3.2.1 融资“去货押”化,降低了融资整体成本 | 第41-42页 |
3.2.2 实时融资放款,提高了供应链运作效率 | 第42页 |
3.2.3 线上可视化管理,降低了融资风险 | 第42-43页 |
3.2.4 有效黏住海尔产业链,提升了银行的服务能力 | 第43页 |
3.2.5 创新传统融资模式,提升产品实际应用价值 | 第43-44页 |
3.3 平安银行“采购自由贷”业务模式的潜在问题 | 第44-46页 |
3.3.1 客户风险识别机制尚未完全建立 | 第44页 |
3.3.2 供应链各方可能面临协同化难题 | 第44-45页 |
3.3.3 信用贷款模式推广受限 | 第45页 |
3.3.4 操作风险变得更为突出 | 第45-46页 |
3.4 平安银行线上供应链金融的改进空间 | 第46-50页 |
3.4.1 客户信用体系建设需要进一步完善 | 第46-47页 |
3.4.2 供应链金融业务模式需要进一步创新 | 第47-48页 |
3.4.3 供应链金融风险控制需要进一步加强 | 第48页 |
3.4.4 平台交易的安全性需要进一步提高 | 第48-50页 |
4 启示与建议 | 第50-57页 |
4.1 我国商业银行开展线上供应链金融现状 | 第50-51页 |
4.2 平安银行发展线上供应链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启示 | 第51-53页 |
4.2.1 线上供应链金融要求“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意识 | 第51-52页 |
4.2.2 线上供应链金融需要协同各方参与者的通行语言 | 第52页 |
4.2.3 线上供应链金融的发展依靠专业高效的操作平台 | 第52-53页 |
4.2.4 线上供应链金融业务要求加强操作风险的防范 | 第53页 |
4.3 商业银行完善线上供应链金融的对策建议 | 第53-57页 |
4.3.1 提升技术水平,保障平台交易安全 | 第54页 |
4.3.2 打造自有品牌,强化特色金融产品创新与服务 | 第54-55页 |
4.3.3 完善平台建设,增强银企之间的有效联动机制 | 第55页 |
4.3.4 加强综合监管,降低银行风险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