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3-23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3-16页 |
1.1.1. 超大陆裂解及其时代限定 | 第13-14页 |
1.1.2. 大陆俯冲和折返 | 第14-15页 |
1.1.3. 蛇绿岩及其对板块构造的启示意义 | 第15-16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6-20页 |
1.2.1. 大别山超高压正变质岩的新元古代岩浆成因和变质作用及其构造背景 | 第16-18页 |
1.2.2. 大陆碰撞期间的俯冲陆壳内部拆离与多岩片折返 | 第18-19页 |
1.2.3. 扬子板块边缘蛇绿岩 | 第19-20页 |
1.3. 科学问题及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20-21页 |
1.4. 主要研究工作及成果概述 | 第21-23页 |
第二章 地质背景 | 第23-29页 |
2.1. 大别山地质背景 | 第23-25页 |
2.2. 俯冲板块内部拆离解耦与多岩片折返 | 第25-27页 |
2.3. 新元古代原岩及Rodinia超大陆裂解 | 第27页 |
2.4. 大别造山带内的低级变质岩 | 第27-29页 |
第三章 样品处理及分析方法 | 第29-33页 |
3.1. 主、微量元素分析 | 第29页 |
3.2. 全岩Sr-Nd同位素测定 | 第29-30页 |
3.3. 全岩Pb同位素测定 | 第30页 |
3.4. 锆石U-Pb定年 | 第30-31页 |
3.5. 锆石Hf同位素和微量元素分析 | 第31页 |
3.6. 矿物的激光拉曼和电子探针分析 | 第31-33页 |
第四章 中大别龙井关变基性岩和变质花岗岩的年代学和地球化学 | 第33-71页 |
4.1. 引言 | 第33页 |
4.2. 样品描述和岩石学 | 第33-36页 |
4.3. 矿物成分和变质作用 | 第36-37页 |
4.4. 全岩主微量元素分析结果 | 第37-40页 |
4.4.1. 变基性岩 | 第37-38页 |
4.4.2. 低硅变质花岗岩 | 第38-39页 |
4.4.3. 高硅变质花岗岩 | 第39-40页 |
4.5. Sr-Nd-Pb同位素分析结果 | 第40-41页 |
4.6. 锆石CL图像、矿物包裹体与REE | 第41-45页 |
4.6.1. 变基性岩 | 第41-45页 |
4.6.2. 变质花岗岩和云母-石英片岩 | 第45页 |
4.7. 锆石U-Pb定年结果 | 第45-47页 |
4.7.1. 变基性岩 | 第45页 |
4.7.2. 变质花岗岩和云母-石英片岩 | 第45-47页 |
4.8. 新元古代岩浆成因和变质作用 | 第47-49页 |
4.9. 小结 | 第49-71页 |
第五章 宿松杂岩带的岩石地球化学及锆石年代学 | 第71-117页 |
5.1. 引言 | 第71页 |
5.2. 野外产状和岩相学 | 第71-76页 |
5.2.1. 变质花岗岩 | 第71-74页 |
5.2.2. 变基性岩和云母-石英片岩 | 第74-75页 |
5.2.3. 异剥钙榴岩和蛇纹岩 | 第75-76页 |
5.3. 全岩主微量元素特征 | 第76-79页 |
5.3.1. 变基性岩 | 第77-78页 |
5.3.2. 变质花岗岩 | 第78-79页 |
5.4. Sr-Nd-Pb同位素分析结果 | 第79-80页 |
5.5. 锆石阴极发光图像、U-Pb年龄及REE模式 | 第80-87页 |
5.5.1. 变质花岗岩 | 第80-83页 |
5.5.2. 变基性岩和云母-石英片岩 | 第83-85页 |
5.5.3. 异剥钙榴岩和蛇纹岩 | 第85-87页 |
5.6. 陆壳岩石的原岩年龄及新元古代变质年龄 | 第87-92页 |
5.7. 洋壳岩石的中元古代和新元古代年龄及其启示 | 第92-93页 |
5.8. 宿松杂岩带三叠纪变质年龄 | 第93-95页 |
5.9. 小结 | 第95-117页 |
第六章 中大别与宿松杂岩带新元古代变质花岗岩和变基性岩的区别和联系 | 第117-135页 |
6.1. 引言 | 第117-118页 |
6.2. 新元古代变质花岗岩和变基性岩的原岩性质和岩石成因 | 第118-123页 |
6.2.1. Sr-Nd同位素 | 第118-119页 |
6.2.2. 锆石Hf同位素 | 第119-121页 |
6.2.3. Pb同位素 | 第121-123页 |
6.3. 变基性岩和变质花岗岩的成因和大地构造属性 | 第123-130页 |
6.3.1. 变基性岩 | 第123-126页 |
6.3.2. 变质花岗岩 | 第126-130页 |
6.4. Rodinia超大陆裂解时间的新证据 | 第130-132页 |
6.5. 对大陆碰撞期间板内拆离和多岩片折返的新的制约 | 第132-133页 |
6.6. 低级变质岩指示的地质演化过程 | 第133-135页 |
第七章 结论 | 第135-136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136-155页 |
致谢 | 第155-156页 |
硕、博连读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第1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