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13页 |
Abstract | 第13-21页 |
缩略语/符号说明 | 第22-27页 |
前言 | 第27-30页 |
一、大鼠压力负荷诱导的左室舒张功能减退模型的建立及机制探讨 | 第30-55页 |
1.1 材料 | 第31-32页 |
1.1.1 实验动物 | 第31页 |
1.1.2 主要仪器设备 | 第31-32页 |
1.1.3 主要试剂 | 第32页 |
1.2 方法 | 第32-38页 |
1.2.1 腹主动脉缩窄所致后负荷加重大鼠模型的制作 | 第32-33页 |
1.2.2 血流动力学指标检测 | 第33页 |
1.2.3 左心室指数的计算 | 第33-34页 |
1.2.4 SERCA2a和PLB表达的测定 | 第34-37页 |
1.2.5 心肌病理学观察 | 第37-38页 |
1.3 结果 | 第38-49页 |
1.3.1 实验大鼠一般情况 | 第38页 |
1.3.2 实验各组大鼠的血流动力学检测 | 第38-43页 |
1.3.3 体重、左心室重量及左心室质量指数 | 第43-44页 |
1.3.4 SERCA2a和PLB的表达结果 | 第44-45页 |
1.3.5 实验各组大鼠左室心肌形态学改变 | 第45-49页 |
1.4 讨论 | 第49-54页 |
1.4.1 左室舒张功能进行性减退模型的建立 | 第49-51页 |
1.4.2 SERCA2a和PLB在左室舒张功能进行性减退过程中的表达 | 第51-54页 |
1.5 小结 | 第54-55页 |
二、超声及心衰标志物和血流动力学在评价左室舒张功能进行性减退模型时的相关性 | 第55-78页 |
2.1 材料 | 第57页 |
2.1.1 实验动物 | 第57页 |
2.1.2 主要仪器设备 | 第57页 |
2.1.3 主要试剂 | 第57页 |
2.2 方法 | 第57-60页 |
2.2.1 超声心动图检测 | 第57-58页 |
2.2.2 血流动力学指标检测 | 第58页 |
2.2.3 左心室指数 | 第58页 |
2.2.4 测定大鼠血清NT-proBNP水平 | 第58-59页 |
2.2.5 统计学处理 | 第59-60页 |
2.3 结果 | 第60-75页 |
2.3.1 实验各组大鼠的UCG检测 | 第60-72页 |
2.3.3 实验各组大鼠的血流动力学检测 | 第72页 |
2.3.4 体重、左心室重量及左心室质量指数 | 第72-73页 |
2.3.5 超声测量指标与血流动力学指标的相关性 | 第73页 |
2.3.6 实验各组大鼠血清NT-proBNP的测定结果 | 第73-74页 |
2.3.7 大鼠血清NT-proBNP与LVEDP和-dp/dtmax的相关性 | 第74-75页 |
2.4 讨论 | 第75-77页 |
2.4.1 超声心动图对左室舒张功能进行性减退模型的评价 | 第75-77页 |
2.4.2 血清NT-proBNP在左室舒张功能进行性减退过程中的变化 | 第77页 |
2.5 小结 | 第77-78页 |
三、左室舒张功能不全在胸外科围术期的研究 | 第78-108页 |
3.1 对象和方法 | 第78-82页 |
3.1.1 病例资料 | 第78-80页 |
3.1.2 研究方法 | 第80-82页 |
3.2 结果 | 第82-96页 |
3.2.1 6分钟步行试验结果 | 第82-83页 |
3.2.2 超声心动检查结果 | 第83-92页 |
3.2.3 血清NT-proBNP检查结果 | 第92-93页 |
3.2.4 术后监测指标及并发症情况 | 第93-96页 |
3.3 讨论 | 第96-107页 |
3.3.1 舒张功能的超声评价方法及在分级诊断中的应用 | 第97-100页 |
3.3.2 6分钟步行试验对左室舒张功能不全的评价及预测 | 第100-102页 |
3.3.3 血清NT-proBNP在舒张性心功能不全分级诊断中的意义以及在围术期的变化 | 第102-104页 |
3.3.4 胸外科手术术后CHF的分型诊断 | 第104-106页 |
3.3.5 左室舒张功能不全对胸外科手术的影响 | 第106-107页 |
3.4 小结 | 第107-108页 |
全文结论 | 第108-110页 |
论文创新点 | 第110-111页 |
参考文献 | 第111-121页 |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 | 第121-122页 |
综述 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研究现状及评价的进展 | 第122-134页 |
综述参考文献 | 第129-134页 |
致谢 | 第13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