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13-24页 |
0.1 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0.2 钼、铼提取方法 | 第14-17页 |
0.2.1 钼的提取 | 第14-15页 |
0.2.2 铼的提取 | 第15-16页 |
0.2.3 钼、铼分离 | 第16-17页 |
0.3 生物质吸附剂研究进展 | 第17-23页 |
0.3.1 生物吸附剂概述 | 第17-18页 |
0.3.2 生物吸附剂的应用 | 第18-21页 |
0.3.3 生物吸附剂吸附性能评估 | 第21-23页 |
0.4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3-24页 |
第1章 实验部分 | 第24-36页 |
1.1 仪器与试剂 | 第24-25页 |
1.1.1 主要仪器 | 第24页 |
1.1.2 主要试剂 | 第24-25页 |
1.2 钼、铼的分析方法 | 第25-28页 |
1.2.1 铼的分析 | 第25-26页 |
1.2.2 钼的分析 | 第26-28页 |
1.3 钼铼的存在形式 | 第28-30页 |
1.3.1 钼的存在形式 | 第28-29页 |
1.3.2 铼的存在形式 | 第29-30页 |
1.4 吸附实验基础和理论 | 第30-36页 |
1.4.1 吸附方法 | 第30-31页 |
1.4.2 吸附动力学理论 | 第31页 |
1.4.3 吸附平衡理论 | 第31-34页 |
1.4.4 动态吸附实验 | 第34-36页 |
第2章 甲醛改性的柿子皮对 Mo(VI)的吸附性能研究 | 第36-49页 |
2.1 甲醛改性的柿子皮吸附剂的制备 | 第37页 |
2.2 酸度对 APF 吸附行为的影响 | 第37-39页 |
2.3 APF 吸附 Mo(VI)的机理 | 第39-40页 |
2.4 APF 吸附 Mo(VI)的动力学性质 | 第40-43页 |
2.4.1 不同振荡时间对Mo(VI)吸附率变化的影响 | 第41页 |
2.4.2 不同温度对Mo(VI)吸附速率的影响 | 第41-43页 |
2.5 APF 吸附 Mo(VI)的热力学性质 | 第43-45页 |
2.6 动态实验 | 第45-46页 |
2.7 从含 Mo(VI)工业废液中分离 Mo(VI)、Re(VII)实验 | 第46-47页 |
2.8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第3章 胺基化废纸吸附剂的制备及其吸附性能研究 | 第49-71页 |
3.1 胺基化废纸吸附剂的制备 | 第50-51页 |
3.1.1 废纸的预处理 | 第50页 |
3.1.2 氯化PWP 的制备 | 第50页 |
3.1.3 制备不同胺基官能团的废纸吸附剂 | 第50-51页 |
3.2 胺基化废纸吸附剂的表征 | 第51-54页 |
3.2.1 红外光谱特征 | 第51-52页 |
3.2.2 元素分析结果 | 第52-54页 |
3.3 胺基化废纸吸附剂对不同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 | 第54-57页 |
3.4 胺基化废纸吸附剂对不同金属离子的吸附机理 | 第57-60页 |
3.4.1 金属阳离子的配位吸附机理 | 第57-59页 |
3.4.2 金属阴离子的离子交换吸附机理 | 第59-60页 |
3.5 不同因素对胺基化废纸吸附剂吸附性能影响 | 第60-69页 |
3.5.1 不同因素对WP-en 吸附Mo(VI)的影响 | 第60-64页 |
3.5.2 不同因素对WP-DEA 吸附Re(VII)的影响 | 第64-67页 |
3.5.3 胺基官能团对Mo(VI)、Re(VII)吸附的影响 | 第67-69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69-71页 |
第4章 WP-DMA 对 Mo(VI)、Re(VII)的吸附性能研究 | 第71-80页 |
4.1 WP-DMA 对Mo(VI)、Re(VII)的分离选择性 | 第71-72页 |
4.2 WP-DMA 吸附Mo(VI)、Re(VII)的机理 | 第72-73页 |
4.3 不同振荡时间对Mo(VI)、Re(VII)吸附速率变化的影响 | 第73页 |
4.4 WP-DMA 吸附Mo(VI)、Re(VII)的动力学性质 | 第73-75页 |
4.5 WP-DMA 吸附Mo(VI)、Re(VII)的热力学性质 | 第75-76页 |
4.6 动态实验 | 第76-77页 |
4.7 从含Mo(VI)、Re(VII)工业废液中分离Mo(VI)、Re(VII)实验 | 第77-78页 |
4.8 本章小结 | 第78-80页 |
第5章 总结 | 第80-82页 |
致谢 | 第82-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9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 | 第90-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