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0-27页 |
1.1 二硫醚的用途 | 第10-11页 |
1.2 二硫醚的合成 | 第11-17页 |
1.2.1 硫醇氧化法 | 第11-13页 |
1.2.2 磺酰氯的还原偶合法 | 第13-14页 |
1.2.3 与一氯化硫反应法 | 第14页 |
1.2.4 Na_2S_2 取代法 | 第14-15页 |
1.2.5 邦特盐法 | 第15页 |
1.2.6 1-氯代苯并三唑法 | 第15页 |
1.2.7 硫元素法 | 第15-16页 |
1.2.8 相转移催化剂 | 第16页 |
1.2.9 由硫醇和二硫醚反应法 | 第16-17页 |
1.2.10 其他方法 | 第17页 |
1.2.11 硒催化合成二硫醚 | 第17页 |
1.3 硒醚的用途 | 第17-18页 |
1.4 硒醚的合成 | 第18-20页 |
1.4.1 由硒化钠合成对称硒醚法 | 第18页 |
1.4.2 由二氧化硒合成对称硒醚法 | 第18页 |
1.4.3 由硒负离子合成对称硒醚法 | 第18-19页 |
1.4.4 由对称二硒醚合成不对称硒醚法 | 第19页 |
1.4.5 由芳基硒醇合成不对称二硒醚法 | 第19-20页 |
1.4.6 其他方法 | 第20页 |
1.5 Se/CO/H_2O 体系的概述 | 第20-25页 |
1.5.1 Se/CO 体系的催化反应 | 第21页 |
1.5.2 Se/CO/H_2O 体系的发现 | 第21-22页 |
1.5.3 Se/CO/H_2O 体系的应用 | 第22-24页 |
1.5.4 Se/CO/H20 体系的还原机理 | 第24-25页 |
1.6 论文的选题与构思 | 第25-27页 |
第2章 硒催化由卤代烃合成二硫醚的研究 | 第27-40页 |
2.1 概述 | 第27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27-29页 |
2.2.1 试剂 | 第27-28页 |
2.2.2 仪器 | 第28-29页 |
2.2.3 实验过程 | 第29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29-39页 |
2.3.1 溶剂对反应的影响 | 第29-30页 |
2.3.2 DMF 量对反应的影响 | 第30-31页 |
2.3.3 硒粉量对反应的影响 | 第31-32页 |
2.3.4 水量对反应的影响 | 第32-33页 |
2.3.5 反应时间对反应的影响 | 第33-34页 |
2.3.6 助催化剂对反应的影响 | 第34-35页 |
2.3.7 底物的量对反应的影响 | 第35-37页 |
2.3.8 各种卤代烃在Se/CO/H_2O 体系中的反应结果 | 第37-38页 |
2.3.9 化合物结构表征 | 第38-39页 |
2.4 小结 | 第39-40页 |
第3章 硒催化由卤代烃合成硒醚的研究 | 第40-44页 |
3.1 概述 | 第40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40-41页 |
3.2.1 试剂 | 第40-41页 |
3.2.2 仪器 | 第41页 |
3.2.3 实验过程 | 第41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41-42页 |
3.4 化合物结构表征 | 第42-43页 |
3.5 反应机理的推测 | 第43页 |
3.6 小结 | 第43-44页 |
第4章 Se/CO/H_2O 体系下合成分子内二硫醚、二硒醚 | 第44-48页 |
4.1 概述 | 第44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44-46页 |
4.2.1 试剂 | 第45页 |
4.2.2 仪器 | 第45页 |
4.2.3 实验过程 | 第45-46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46页 |
4.4 化合物结构表征 | 第46-47页 |
4.5 小结 | 第47-48页 |
第5章 结论 | 第48-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5页 |
附录 | 第55-6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 | 第61-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