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针腰痛穴特征及规律的横断面调查研究
中文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英文缩略语简表 | 第9-10页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10-23页 |
综述一平衡针综述 | 第10-16页 |
参考文献 | 第14-16页 |
综述二反应点起源及发展 | 第16-23页 |
参考文献 | 第21-23页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第23-37页 |
前言 | 第23-25页 |
对象和方法 | 第25-30页 |
1 研究对象 | 第25-26页 |
2 研究方法 | 第26-30页 |
研究结果 | 第30-35页 |
1 基线资料 | 第30-31页 |
2 腰痛穴“反应点”健侧与患侧各症状体征评分比较 | 第31-33页 |
3 腰痛穴健侧阳性表现形式分布情况 | 第33页 |
4 阳性反应点出现的相关因素分析 | 第33-35页 |
结论 | 第35-37页 |
1 腰痛穴异常反应规律 | 第35页 |
2 疼痛视觉量化观察评分 | 第35-36页 |
3 腰痛穴健侧阳性反应点出现的相关因素分析 | 第36-37页 |
第三部分 讨论 | 第37-43页 |
1 平衡针及腰痛穴理论探讨 | 第37-41页 |
2 本研究的优点与缺点 | 第41-42页 |
3 未解决的问题以及展望 | 第42-43页 |
第四部分 小结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5页 |
附录:腰痛穴横断面调查问卷 | 第45-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个人简历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