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一般工业技术论文--工程材料学论文--智能材料论文

超磁致伸缩致动器的电—磁—热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4-30页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4-15页
    1.2 功能材料的发展与研究现状第15-21页
        1.2.1 PZT、SMA、GMM 的发展历史与致动机理第16-19页
        1.2.2 超磁致伸缩材料的物理特性及应用第19-21页
    1.3 超磁致伸缩致动器技术研究关键问题与研究现状第21-28页
        1.3.1 超磁致伸缩材料及致动器的建模理论研究进展第21-23页
        1.3.2 超磁致伸缩致动器及其设计分析方法第23-25页
        1.3.3 超磁致伸缩致动器损耗分析与温升控制技术第25-26页
        1.3.4 超磁致伸缩致动器在流体控制系统中的应用第26-28页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28-30页
第2章 GMM 的电磁参数分析与等效电路模型建立第30-43页
    2.1 引言第30页
    2.2 超磁致伸缩材料的压磁方程与基本电磁参数分析第30-38页
        2.2.1 超磁致伸缩材料的压磁方程第30-31页
        2.2.2 超磁致伸缩材料基本电磁参数耦合规律分析第31-38页
    2.3 超磁致伸缩等效电路模型建立第38-42页
        2.3.1 超磁致伸缩材料的集总参数等效电路模型第38-39页
        2.3.2 闭合磁路结构下超磁致伸缩材料的等效电路模型第39-42页
    2.4 本章小结第42-43页
第3章 超磁致伸缩致动器的磁路与磁场优化第43-59页
    3.1 引言第43页
    3.2 超磁致伸缩致动器的结构与磁路分析第43-49页
        3.2.1 超磁致伸缩致动器的结构组成第43-44页
        3.2.2 空心螺线管线圈驱动磁场的解析分析第44-47页
        3.2.3 不同磁路结构 GMA 的轴向磁场分布特性第47-49页
    3.3 空心螺线管驱动线圈优化设计第49-53页
        3.3.1 螺线管线圈的驱动效率计算第49-51页
        3.3.2 螺线管线圈电感参数的有限元分析第51-53页
    3.4 高均匀性驱动磁场优化设计第53-57页
        3.4.1 驱动线圈轴向长度对 GMM 磁场均有性的影响规律第54-55页
        3.4.2 端部接触面积对磁场均匀性的影响规律第55-56页
        3.4.3 分段线圈多电流驱动方式第56-57页
    3.5 本章小结第57-59页
第4章 超磁致伸缩致动器的损耗与温升特性研究第59-78页
    4.1 引言第59页
    4.2 考虑温度条件下超磁致伸缩材料的基础问题分析第59-61页
        4.2.1 考虑温度下的材料热力学方程第59-60页
        4.2.2 超磁致伸缩致动器中的热问题分析第60-61页
    4.3 超磁致伸缩材料磁化过程的数值描述第61-64页
        4.3.1 GMM 材料的数值方程第61-62页
        4.3.2 磁化特性研究第62-64页
    4.4 超磁致伸缩致动器损耗分析第64-68页
        4.4.1 超磁致伸缩材料动态磁场的建立第64-66页
        4.4.2 超磁致伸缩材料的损耗特性第66-68页
    4.5 超磁致伸缩致动器的温升特性第68-76页
        4.5.1 直流励磁下的致动器温升特性第69-74页
        4.5.2 交流励磁温升特性第74-76页
    4.6 本章小结第76-78页
第5章 超磁致伸缩致动器与流量阀的实验研究与分析第78-100页
    5.1 引言第78页
    5.2 GMA 的试验测试与分析第78-87页
        5.2.1 GMA 的试验测试平台第78-79页
        5.2.2 GMA 的驱动磁场及输出力测试第79-80页
        5.2.3 GMA 的静态性能测试与分析第80-84页
        5.2.4 GMA 的动态性能测试与分析第84-87页
    5.3 具有位移放大结构的超磁致伸缩气体流量阀的设计与实验第87-96页
        5.3.1 具有位移放大机构的 GMV 结构设计第87-90页
        5.3.2 具有位移放大机构的 GMV 流量控制特性测试第90-96页
    5.4 内部冷却型超磁致伸缩喷射阀的设计与实验第96-99页
    5.5 本章小结第99-100页
结论第100-102页
参考文献第102-110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第110-113页
致谢第113-114页
个人简历第114页

论文共11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豆寡糖对肠道微生态与免疫功能的调控作用及机制研究
下一篇:新制度经济学视角农户生产经营行为实证研究--以柑橘种植农户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