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试剂与纯化学品的生产论文--吸附剂论文--无机吸附剂论文--用作吸附剂的人造硅酸盐论文

纳米沸石在动态动力学拆分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第4-7页
Abstract第7-9页
目录第10-15页
第一章 :绪论第15-76页
    1.1 纳米沸石材料第16-48页
        1.1.1 纳米材料第16-20页
            1.1.1.1 尺寸效应第18-19页
            1.1.1.2 表面效应第19页
            1.1.1.3 宏观量子隧道效应第19-20页
        1.1.2 纳米沸石材料第20-25页
        1.1.3 纳米沸石的合成第25-30页
            1.1.3.1 水热合成法第26-27页
            1.1.3.2 干凝胶合成第27-28页
            1.1.3.3 受限空间法第28-29页
            1.1.3.4 微波辅助水热合成法第29-30页
        1.1.4 纳米沸石的孔道和表面修饰第30-31页
        1.1.5 纳米沸石的表征第31-36页
            1.1.5.1 X射线粉末衍射(XRD)第32页
            1.1.5.2 电子显微镜第32-33页
            1.1.5.3 固体核磁共振(Solid-NMR)第33-34页
            1.1.5.4 红外光谱(FTIR)第34页
            1.1.5.5 低温氮气等温吸附(BET)第34-35页
            1.1.5.6 ζ电势第35页
            1.1.5.7 热分析(热重量法TG/差热分析DTA)第35页
            1.1.5.8 酸量测定第35-36页
        1.1.6 纳米沸石的应用第36-48页
            1.1.6.1 纳米沸石的组装第36-42页
            1.1.6.2 纳米沸石的催化应用第42-45页
            1.1.6.3 纳米沸石的生物应用第45-48页
    1.2 动态动力学拆分第48-58页
        1.2.1 酶催化反应及脂肪酶的手性拆分第49-52页
        1.2.2 化学-酶催化动态动力学拆分第52-55页
        1.2.3 沸石在动态动力学拆分中的应用第55-58页
    1.3 本文工作第58-59页
    参考文献第59-76页
第二章 :纳米催化材料的制备与表征第76-104页
    2.1 引言第76-77页
    2.2 实验部分第77-81页
        2.2.1 实验试剂及规格第77页
        2.2.2 实验仪器第77-79页
        2.2.3 实验方法第79-81页
            2.2.3.1 水热法制备纳米β沸石第79-80页
            2.2.3.2 聚合物诱导胶体凝聚法制备酸性纳米沸石微球第80-81页
            2.2.3.3 有机胺电位滴定体系第81页
    2.3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81-100页
        2.3.1 纳米β沸石的合成与结构性质表征第81-84页
            2.3.1.1 SEM表征第81-82页
            2.3.1.2 TEM表征第82-83页
            2.3.1.3 EDX表征第83页
            2.3.1.4 XRD表征第83-84页
            2.3.1.5 ~(27)Al NMR表征第84页
        2.3.2 纳米β沸石微球的合成与结构性质表征第84-98页
            2.3.2.1 纳米β沸石微球的合成第84-90页
                2.3.2.1.1 体系pH值第85-87页
                2.3.2.1.2 脲醛比第87-88页
                2.3.2.1.3 纳米β沸石含量第88-89页
                2.3.2.1.4 合成体系的扩大及调整第89-90页
            2.3.2.2 β-ZMSs的结构表征第90-91页
            2.3.2.3 有机胺滴定表征酸性β-ZMS的酸性第91-98页
        2.3.3 结论第98-100页
    参考文献第100-104页
第三章 :酸性纳米沸石微球在消旋化芳香仲醇动态动力学拆分中的研究第104-137页
    3.1 引言第104-106页
    3.2 实验部分第106-113页
        3.2.1 试剂第106-107页
        3.2.2 实验仪器第107页
        3.2.3 催化反应第107-108页
            3.2.3.1 酸性沸石的消旋催化作用第107页
            3.2.3.2 Novozym~(?)435催化消旋化芳香仲醇的手性拆分第107页
            3.2.3.3 Hβ-ZMSs与Novozym~(?)435在消旋化芳香仲醇中的动态动力学拆分第107-108页
        3.2.4 催化反应的色谱分析第108-113页
            3.2.4.1 气相色谱分析第108-112页
                3.2.4.1.1 气相色谱分析条件第108页
                3.2.4.1.2 相对校正因子f的计算和测定第108-110页
                3.2.4.1.3 反应液的组分分析第110-112页
            3.2.4.2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第112-113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113-132页
        3.3.1 纳米沸石催化1-苯乙醇的消旋化反应第113-118页
            3.3.1.1 酸性沸石的选择第113-116页
            3.3.1.2 溶剂影响第116-117页
            3.3.1.3 温度影响第117-118页
        3.3.2 Novozym~(?)435催化消旋化1-苯乙醇的转酯反应第118-120页
            3.3.2.1 溶剂影响第118-119页
            3.3.2.2 温度影响第119-120页
        3.3.3 Hβ-ZMS联合Novozym~(?)435催化消旋化1-苯乙醇的动态动力学拆分(DKR)反应第120-130页
            3.3.3.1 溶剂效应第120-121页
            3.3.3.2 温度效应第121页
            3.3.3.3 催化剂量和催化剂量比第121-122页
            3.3.3.4 DKR反应中两类催化剂的添加策略第122-123页
            3.3.3.5 Hβ-ZMS在消旋芳香仲醇动态动力学拆分中的作用研究第123-130页
        3.3.4 结论第130-132页
    参考文献第132-137页
第四章 :纳米催化剂的组装及其在芳香仲醇动态动力学拆分中的协同催化第137-175页
    4.1 引言第137-138页
    4.2 实验部分第138-142页
        4.2.1 试剂第138-139页
        4.2.2 实验仪器第139页
        4.2.3 微波辐射下类芬顿法消解有机模板制备单分散性酸性纳米沸石第139-140页
        4.2.4 纳米沸石表面修饰第140页
            4.2.4.1 后修饰法硅烷化纳米沸石表面第140页
            4.2.4.2 聚电解质物理吸附法修饰纳米沸石表面第140页
        4.2.5 酶的固定化第140-141页
        4.2.6 催化活性测定第141-142页
            4.2.6.1 酸性沸石的消旋催化作用第141页
            4.2.6.2 纳米沸石固定化脂肪酶转酯活性测定以及其在动态动力学拆分中的协同催化第141-142页
            4.2.6.3 催化反应的色谱分析第142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142-168页
        4.3.1 脂肪酶的固定化第142-149页
            4.3.1.1 载体表面对脂肪酶固定化的影响及其转酯活性第142-147页
            4.3.1.2 不同种类脂肪酶的固定化及其转酯活性第147-149页
        4.3.2 CALB@β-ZMS-PDDA双功能组装体在动态动力学拆分中协同催化第149-167页
            4.3.2.1 固定化体系的选择第149-150页
            4.3.2.2 不同性质聚电解质修饰对酶转酯活性的影响第150-152页
            4.3.2.3 聚电解质PDDA修饰量对酶转酯活性的影响及纳米催化组装体的协同催化第152-155页
            4.3.2.4 固定化温度对酶转酯活性的影响及纳米催化组装体的协同催化第155-157页
            4.3.2.5 水活度对酶转酯活性及整体DKR反应活性的影响第157-158页
            4.3.2.6 一体化催化剂CALB@β-ZMS-2.5PDDA在1-苯乙醇DKR反应中的协同性研究第158-163页
            4.3.2.7 催化体系条件对纳米催化组装体协同催化的影响第163-166页
            4.3.2.8 一体化催化剂CALB@β-ZMS-2.5PDDA协同催化的多步优化与底物扩展第166-167页
        4.3.3 结论第167-168页
    参考文献第168-175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175-178页
    5.1 论文结论第175-176页
    5.2 论文展望第176-178页
发表论文及其他成果第178-180页
致谢第180-181页

论文共18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K-/Ca-/Fe-化合物的煤催化气化反应机理研究
下一篇:荧光粉玻璃复合材料的制备、表征及其在大功率LED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