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域名系统授权机制中不一致和多重依赖问题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主要符号对照表 | 第12-13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17页 |
1.1 选题及研究内容 | 第13-15页 |
1.2 主要贡献 | 第15-16页 |
1.3 组织结构 | 第16-17页 |
第2章 DNS基础及DNS安全相关研究 | 第17-31页 |
2.1 DNS基础 | 第17-22页 |
2.1.1 DNS基本架构 | 第17-18页 |
2.1.2 数据格式 | 第18-20页 |
2.1.3 协议及域名解析过程 | 第20-21页 |
2.1.4 DNS协议规范的现状 | 第21-22页 |
2.2 DNS安全威胁及相关研究 | 第22-29页 |
2.2.1 拒绝服务攻击 | 第22-23页 |
2.2.2 DNS污染 | 第23-27页 |
2.2.3 域名盗窃 | 第27页 |
2.2.4 DNS滥用 | 第27-29页 |
2.3 DNSSEC简介 | 第29-31页 |
第3章 DNS鬼域名问题 | 第31-56页 |
3.1 本章引论 | 第31-32页 |
3.2 授权数据的重复和不一致 | 第32-34页 |
3.3 缓存更新逻辑的复杂和二义性 | 第34-36页 |
3.4 鬼域名攻击机理 | 第36-39页 |
3.5 大规模测试和评估 | 第39-46页 |
3.5.1 测试方法设计 | 第39-40页 |
3.5.2 实现版本的脆弱性测试 | 第40页 |
3.5.3 鬼域名攻击效果 | 第40-43页 |
3.5.4 鬼域名攻击的代价 | 第43-45页 |
3.5.5 鬼域名的生存周期 | 第45-46页 |
3.6 防御机制及影响 | 第46-50页 |
3.6.1 运行管理的即时性措施 | 第47页 |
3.6.2 DNSSEC | 第47-48页 |
3.6.3 递归解析器缓存更新逻辑的修正 | 第48页 |
3.6.4 对DNS负载的影响 | 第48-50页 |
3.7 原因分析和讨论 | 第50-52页 |
3.7.1 协议规范问题 | 第50-51页 |
3.7.2 系统设计问题 | 第51-52页 |
3.8 相关工作 | 第52-54页 |
3.9 本章小结 | 第54-56页 |
第4章 DNS多重依赖问题 | 第56-89页 |
4.1 本章引论 | 第56-58页 |
4.2 问题描述 | 第58-60页 |
4.2.1 多重依赖问题 | 第58-59页 |
4.2.2 安全性和可靠性方面的潜在影响 | 第59-60页 |
4.3 依赖关系分析 | 第60-64页 |
4.3.1 一般依赖 | 第60-62页 |
4.3.2 显式依赖 | 第62-63页 |
4.3.3 关键依赖 | 第63-64页 |
4.3.4 基本依赖 | 第64页 |
4.4 依赖图的度量及应用 | 第64-71页 |
4.4.1 多重依赖的基本度量 | 第64-65页 |
4.4.2 潜在影响的评估方法 | 第65-71页 |
4.5 测量及结果分析 | 第71-83页 |
4.5.1 测量样本 | 第73-74页 |
4.5.2 多重依赖状况 | 第74-78页 |
4.5.3 潜在影响评估 | 第78-83页 |
4.6 讨论 | 第83-86页 |
4.6.1 依赖图的意义 | 第83-84页 |
4.6.2 域依赖背后的权衡 | 第84-86页 |
4.6.3 间接授权的问题 | 第86页 |
4.7 相关工作 | 第86-88页 |
4.8 本章小结 | 第88-89页 |
第5章 DNS授权机制的改进及模型检测 | 第89-101页 |
5.1 DNS授权机制设计的问题 | 第89-90页 |
5.2 可能的改进 | 第90-92页 |
5.3 基于模型检测的评估 | 第92-98页 |
5.3.1 模型检测技术背景 | 第92-93页 |
5.3.2 SPIN | 第93-94页 |
5.3.3 DNS的PROMELA模型 | 第94-97页 |
5.3.4 DNS系统属性 | 第97-98页 |
5.3.5 模型验证结果 | 第98页 |
5.4 相关工作 | 第98-99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99-101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01-104页 |
6.1 本文工作总结 | 第101-103页 |
6.2 进一步研究展望 | 第103-104页 |
参考文献 | 第104-113页 |
致谢 | 第113-115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11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