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理论论文

地方性法规立法后评估制度初探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引言第10-11页
第一部分 地方性法规立法后评估制度的概述第11-19页
    一、地方性法规立法后评估制度的概念第11-12页
    二、地方性法规立法后评估制度的特征第12-14页
        (一) 评估主体的评估权的法定性第12-13页
        (二) 评估对象选择的专业性第13页
        (三) 评估程序的多样性第13-14页
        (四) 评估效果的科学性第14页
    三、地方性法规立法后评估法律制度理论基础第14-16页
        (一) 地方性法规立法后评估制度的主体第14页
        (二) 地方性法规立法后评估制度的对象第14-15页
        (三) 地方性法规立法后评估制度的内容第15页
        (四) 地方性法规立法后评估制度的程序第15页
        (五) 地方性法规立法后评估制度的效果第15-16页
    四、地方性法规立法后评估法律制度的法理基础第16-19页
        (一) 立法质量论第16-17页
        (二) 立法成本论第17页
        (三) 立法实效论第17-18页
        (四) 公众参与论第18-19页
第二部分 我国地方性法规立法后评估法律制度的现状第19-25页
    一、评估主体不统一,评估机构缺乏权威性第19-21页
    二、评估对象选择标准缺失,可操作性不强第21-22页
    三、评估内容针对性不强,任意性较大第22-23页
    四、评估程序不完善,任意性较大第23页
    五、评估效果不具有刚性第23-25页
第三部分 国外立法后评估制度第25-29页
    一、国外立法后评估立法现状第25-27页
        (一) 英国立法后评估的立法现状第25页
        (二) 美国行政立法后评估的立法现状第25页
        (三) 德国立法后评估的立法现状第25-26页
        (五) 日本立法后评估的立法现状第26-27页
    二、国外立法后评估的立法特点第27-28页
        (一) 立法后评估更注重公众的意见与建议第27页
        (二) 评估主体相对确定第27页
        (三) 立法后评估注重评估结果对法规的完善第27-28页
    三、国外立法后评估制度对我国地方性法规立法后评估工作的启示第28-29页
第四部分 地方性法规立法后评估法律制度的完善第29-44页
    一、构建独立的第三方立法后评估机构第29-32页
        (一) 明确评估主体为地方人大常委会第29页
        (二) 在地方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的基础上,建立与立法部门不同的独立的评估机构第29-32页
    二、合理的确定立法后评估对象第32-35页
        (一) 有效性标准第32-33页
        (二) 必要性标准第33-34页
        (三) 可行性标准第34-35页
    三、建立统一的立法后评估标准第35-39页
        (一) 合法性评估标准第35-37页
        (二) 对地方性法规合理性的评估第37页
        (三) 对地方性法规可操作性的评估第37-39页
    四、完善地方性法规立法后评估程序第39-40页
        (一) 确认地方性法规立法后评估的参加方第39-40页
        (二) 准备情况通报会和各方材料第40页
        (三) 组织各参与方辩论与协商第40页
    五、保障评估效果的实现及处理第40-44页
        (一) 通过评估对地方性法规进行相应的立、改、废第40-42页
        (二) 通过评估追究相关的立法机构或工作人员的法律责任第42-44页
结语第44-45页
参考文献第45-47页

论文共4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补偿决定强制执行的理论研究
下一篇:商品房预售制下信贷法律风险控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