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中国革命和建设问题论文

中国模式相对成功的世界意义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绪论第9-14页
    (一) 选题依据及意义第9页
        1. 选题依据第9页
        2. 选题意义第9页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9-12页
    (三)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第12-13页
        1. 研究目标第12-13页
        2. 研究内容第13页
        3.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第13页
    (四) 研究方法第13页
    (五) 创新点第13-14页
一、 中国模式及其成功经验第14-26页
    (一) 中国模式的由来第14-16页
        1. “北京共识”及其影响第14页
        2. 中国模式备受关注的原因第14-16页
    (二) 中国模式的内涵第16-24页
        1. “中国模式”的根本点——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第16-19页
        2. “中国模式”的基本实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第19-24页
        3. “中国模式”的必要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第24页
    (三) 中国模式的特点第24-26页
        1. 稳定优先第24-25页
        2. 关注民生第25页
        3. 渐进改革第25页
        4. 强势政府第25-26页
二、 新自由主义与美国模式的兴衰第26-30页
    (一) 美国模式的理论基础:新自由主义第26-27页
        1. 新自由主义的兴起第26页
        2. 美国模式的形成发展第26-27页
    (二) 华盛顿共识及影响第27-28页
        1. 华盛顿共识第27页
        2. 华盛顿共识的影响第27-28页
    (三) 金融危机对美国模式的拷问与反思第28-30页
        1. 由“次贷”引发的金融危机的形成第28页
        2. 金融危机对美国模式的影响第28-30页
三、 中国模式对世界的借鉴意义第30-36页
    (一) 当今世界发展面临的困境第30-31页
        1. 多种发展模式受到挑战第30-31页
        2. 当前发展面临的主要困境第31页
    (二) 中国模式对发展中国家的启示第31-32页
        1. 中国与发展中国家的形似背景第31-32页
        2. 中国模式对发展中国家的示范作用第32页
    (三) 中国模式对西方发达国家的挑战第32-34页
        1. 金融危机引发的反思第32-33页
        2. 中国模式对西方模式的挑战第33-34页
    (四) 中国模式并没有普适性第34-36页
        1. 中国模式并不具备普适性第34页
        2. 理性对待中国模式第34-36页
四、 中国模式的挑战与前景第36-42页
    (一) 中国模式的挑战第36-38页
        1. 经济发展的挑战第36-37页
        2. 政治发展的挑战第37-38页
        3. 社会发展的挑战第38页
    (二) 面对挑战的积极应对第38-40页
        1. 积极发展经济第38-39页
        2. 关注民生第39页
        3. 社会其他方面第39-40页
    (三) 中国模式的前景第40-42页
        1. 不带偏见的看待中国模式第40页
        2. 中国模式的可替代选择第40-42页
结论第42-43页
参考文献第43-45页
致谢第45页

论文共4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政府职能转换进程中行政沟通问题研究
下一篇:传统文化视角下胜南社区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