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地下建筑设计论文--地下库房建筑论文

城市综合体地下车库空间导向性与识别性研究

摘要第7-8页
Abstract第8-9页
第1章 绪论第13-21页
    1.1 研究背景第13-15页
        1.1.1 研究课题的提出第13页
        1.1.2 城市综合体地下车库迷路问题的实质和造成的负面影响第13-14页
        1.1.3 造成研究课题问题出现的原因第14-15页
    1.2 研究课题的相关概念和研究方向第15-16页
        1.2.1 研究对象第15-16页
        1.2.2 研究方向第16页
    1.3 研究课题的目的和意义第16-17页
        1.3.1 研究课题的目的第16页
        1.3.2 研究课题的意义第16-17页
    1.4 课题的研究现状第17-18页
        1.4.1 国外研究现状第17页
        1.4.2 国内研究现状第17-18页
    1.5 论文研究方法和框架第18-21页
        1.5.1 论文的研究方法第18-20页
        1.5.2 论文的研究框架第20-21页
第2章 城市综合体地下车库发展与现状第21-35页
    2.1. 城市综合体的发展与现状第21-28页
        2.1.1 城市综合体的基本概念与特征第21-22页
        2.1.2 城市综合体的功能构成及分类第22-24页
        2.1.3 国外城市综合体的发展与现状第24-26页
        2.1.4 国内城市综合体的发展与现状第26-28页
    2.2 地下车库的发展与现状第28-31页
        2.2.1 地下车库的特点与类型第28-29页
        2.2.2 国外停车设施及其地下车库的发展与现状第29-30页
        2.2.3 国内停车设施及地下车库的发展与现状第30-31页
    2.3 城市综合体地下车库的概况第31-34页
        2.3.1 城市综合体地下车库的现状第31-33页
        2.3.2 城市综合体地下车库在空间导向性和识别性上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第33-34页
    2.4 本章小结第34-35页
第3章 城市综合体地下车库空间导向性与识别性的相关理论第35-42页
    3.1 环境视觉原理与格式塔心理学第35-37页
        3.1.1 环境视觉原理第35页
        3.1.2 格式塔心理学第35-37页
    3.2 认知地图第37-38页
        3.2.1 认知地图的概念第37页
        3.2.2 认知地图的组成要素第37-38页
        3.2.3 认知地图的特点第38页
    3.3 寻路理论第38-40页
        3.3.1 “寻路”的定义及其理论发展第38-39页
        3.3.2 影响寻路的因素第39页
        3.3.3 寻路的评价第39-40页
    3.4 标识系统第40-41页
        3.4.1 标识的定义第40页
        3.4.2 标志的分类第40-41页
    3.5 本章小结第41-42页
第4章 城市综合体地下车库使用者及寻路行为分析第42-51页
    4.1. 对使用者的空间导向性需求及特征分析第42-44页
        4.1.1. 城市综合体地下车库使用者的空间导向性需求分析第42-43页
        4.1.2. 使用者的特征分析第43-44页
    4.2. 使用者的寻路过程及行为分析第44-49页
        4.2.1 寻路过程分析第44-45页
        4.2.2 使用者的寻路特点第45-49页
    4.3. 使用者的寻路策略和习惯第49-50页
        4.3.1 寻路策略的多样第49-50页
        4.3.2 使用者的寻路习惯第50页
    4.4. 本章小结第50-51页
第5章 城市综合体地下车库的环境特征对空间导向性的影响第51-64页
    5.1. 城市综合体地下车库的迷宫特征第51-55页
        5.1.1 迷宫的空间特征第51-52页
        5.1.2 城市综合体地下车库的迷宫特征第52-55页
    5.2. 地下环境对空间导向性的负面影响第55-56页
        5.2.1. 照明效果差第55-56页
        5.2.2. 缺少外界参考物第56页
    5.3 城市综合体地下车库的特殊性对空间导向性的影响第56-61页
        5.3.1 超常规规模造成的负面影响第56-57页
        5.3.2 防火分区等因素对视觉可见性的影响第57-59页
        5.3.3 地下垂直交通体对空间导向性的影响第59-60页
        5.3.4. 多种建筑功能混合造成的影响第60-61页
    5.4. 标识设计存在诸多问题第61-62页
    5.5 本章小结第62-64页
第6章 建立城市综合体地下车库的空间导向性系统第64-87页
    6.1 建立城市综合体地下车库空间导向性系统的关键点第64-65页
        6.1.1 缩小使用者的寻路范围第64页
        6.1.2 改变城市综合体地下车库的迷宫特征第64-65页
        6.1.3 改变寻路者的寻路方式第65页
    6.2 建立区域与区域之间的空间导向性系统第65-76页
        6.2.1 分区规划第66-69页
        6.2.2 交通组织及地下车库出入口设计第69-70页
        6.2.3 内部车行道设计第70-73页
        6.2.4 建立区域标志性第73-76页
    6.3 建立区域内部的空间导向性系统第76-84页
        6.3.1 交通体的标志性设计第76-79页
        6.3.2. 建筑元素的引入第79-81页
        6.3.3. 人行道导向设计第81-82页
        6.3.4. 标志设计第82-84页
    6.4 其他辅助方法第84-86页
        6.4.1. 智能车位引导系统第84-85页
        6.4.2. 其它需要注意的因素第85-86页
    6.5 本章小结第86-87页
结论第87-89页
致谢第89-90页
参考文献第90-91页

论文共9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乡土主义视野下的希望小学设计研究
下一篇:基于弥散裂缝模型的混凝土保护层锈胀开裂初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