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摘要 | 第4-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引言 | 第11-13页 |
| 一、突发事件行政应急法律机制的基本问题探究 | 第13-20页 |
| (一) 突发事件行政应急的内涵界定 | 第13-15页 |
| 1. 突发事件的概念和内涵辨析 | 第13-14页 |
| 2. 突发事件的基本特征 | 第14页 |
| 3. 突发事件行政应急的基本构成要素 | 第14-15页 |
| (二) 突发事件行政应急权力及其正当性 | 第15-18页 |
| 1. 突发事件行政应急权的产生 | 第15-16页 |
| 2. 突发事件行政应急权的正当性理论 | 第16-17页 |
| 3. 突发事件中行政应急权的作用 | 第17-18页 |
| (三) 突发事件行政应急权的规制 | 第18-20页 |
| 1. 突发事件行政应急权规制的必要性 | 第18-19页 |
| 2. 突发事件行政应急权的规制理由——人权保护说 | 第19-20页 |
| 二、我国突发事件行政应急的主要法律机制及其问题 | 第20-25页 |
| (一) 我国突发事件行政应急的主要法律机制 | 第20-22页 |
| 1. 我国突发事件行政应急立法 | 第20页 |
| 2. 我国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制度 | 第20-21页 |
| 3. 我国突发事件行政应急法律机制 | 第21-22页 |
| (二) 我国突发事件行政应急法律机制的反思 | 第22-25页 |
| 1. 突发事件行政应急立法上的不足 | 第22-23页 |
| 2. 突发事件行政应急执法上的缺陷 | 第23页 |
| 3. 紧急失权制度不完善 | 第23-24页 |
| 4. 监督问责机制存在弊端 | 第24-25页 |
| 三、国外突发事件行政应急的经验借鉴 | 第25-30页 |
| (一) 美国行政应急法律机制现状 | 第25-26页 |
| 1. 美国行政应急的法律体系 | 第25页 |
| 2. 美国行政应急法律机制 | 第25-26页 |
| (二) 俄罗斯行政应急法律机制的现状 | 第26-27页 |
| 1. 俄罗斯行政应急法律体系 | 第26页 |
| 2. 俄罗斯行政应急法律机制 | 第26-27页 |
| (三) 日本行政应急法律机制的现状 | 第27-28页 |
| 1. 日本的行政应急法律体系 | 第27页 |
| 2. 日本行政应急法律机制 | 第27-28页 |
| (四) 国外突发事件行政应急实践的借鉴 | 第28-30页 |
| 四、我国突发事件行政应急法律机制的完善 | 第30-38页 |
| (一) 完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法律体系 | 第30-31页 |
| 1. 在宪法中增加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条款 | 第30页 |
| 2. 制定某些领域的应急法律法规,弥补法律漏洞 | 第30-31页 |
| 3. 制定行政紧急程序法律规范 | 第31页 |
| 4. 制定《突发事件应对法》的相关实施细则和配套规定 | 第31页 |
| 5. 整理现行应急法律法规,形成协调统一的应急法律体系 | 第31页 |
| (二) 完善突发事件行政应急预案制度 | 第31-32页 |
| (三) 完善突发事件行政应急管理体制 | 第32-33页 |
| 1. 完善中央政府的应急组织机构 | 第32-33页 |
| 2. 完善地方政府应急管理模式 | 第33页 |
| (四) 完善突发事件行政应急的重要法律机制 | 第33-38页 |
| 1. 完善突发事件行政应急预警机制 | 第33-34页 |
| 2. 完善突发事件行政应急信息报告机制 | 第34页 |
| 3. 完善突发事件行政应急决策机制 | 第34-35页 |
| 4. 完善突发事件行政应急沟通协调机制 | 第35页 |
| 5. 完善突发事件行政应急的社会动员机制 | 第35-36页 |
| 6. 完善突发事件行政应急善后修复转化机制 | 第36-37页 |
| 7. 完善突发事件行政应急的网络化管理 | 第37-38页 |
| 结语 | 第38-39页 |
| 注释 | 第39-42页 |
| 参考文献 | 第42-45页 |
| 攻读硕士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45-46页 |
| 致谢 | 第46-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