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9-11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2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3 研究路线与方法 | 第10-11页 |
2 产业集群的理论依托与研究现状 | 第11-21页 |
2.1 产业集群基本相关 | 第11-14页 |
2.1.1 产业集群的内涵 | 第11-12页 |
2.1.2 产业集群的特点 | 第12-13页 |
2.1.3 产业集群的类型 | 第13-14页 |
2.2 有关产业集群升级的理论依据 | 第14-16页 |
2.2.1 全球价值链理论 | 第14-15页 |
2.2.2 产业集群演化发展理论 | 第15页 |
2.2.3 基于竞争力的产业集群理论 | 第15-16页 |
2.3 有关产业集群升级的研究现状 | 第16-19页 |
2.3.1 产业集群升级的内涵 | 第16-17页 |
2.3.2 产业集群升级动因研究 | 第17-19页 |
2.3.3 产业集群升级策略研究 | 第19页 |
2.4 有关产业集群相关研究的评述 | 第19-21页 |
3 承接产业转移对推进产业集群升级的影响效应 | 第21-29页 |
3.1 承接产业转移对推进产业集群升级的促进作用 | 第21-26页 |
3.1.1 基本模型 | 第21-24页 |
3.1.2 内部因素分析 | 第24-25页 |
3.1.3 外部因素分析 | 第25-26页 |
3.2 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产业集群升级面临的主要风险 | 第26-29页 |
3.2.1 协调失效 | 第26-27页 |
3.2.2 价值链的低端锁定 | 第27页 |
3.2.3 缺乏自主创新能力 | 第27-28页 |
3.2.4 环境污染问题 | 第28-29页 |
4 皖江城市带产业集群发展现状及升级条件 | 第29-36页 |
4.1 皖江城市带产业集群发展状况 | 第29-33页 |
4.1.1 皖江城市带产业集群发展规模 | 第29-30页 |
4.1.2 皖江城市带产业集群的主要类型 | 第30-31页 |
4.1.3 皖江城市带产业集群的主要特点 | 第31-32页 |
4.1.4 皖江城市带产业集群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 第32-33页 |
4.2 皖江城市带进行产业集群升级的现实基础 | 第33-36页 |
4.2.1 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历史机遇 | 第33页 |
4.2.2 具备向价值链上游环节攀升的科研创新能力 | 第33-34页 |
4.2.3 政策支持的叠加效应持续增强 | 第34页 |
4.2.4 明显的产业特色和良好的产业基础 | 第34页 |
4.2.5 迅速扩张的市场和不断升级的需求结构 | 第34-35页 |
4.2.6 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服务支撑体系 | 第35-36页 |
5 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推进产业集群升级的路径 | 第36-40页 |
5.1 通过承接产业转移实现集群升级的新思路 | 第36-37页 |
5.1.1 注重跨越式承接 | 第36页 |
5.1.2 注重选择式承接 | 第36页 |
5.1.3 注重集群式承接 | 第36-37页 |
5.1.4 注重提升式承接 | 第37页 |
5.2 加快推动产业集群优化升级的建议 | 第37-40页 |
5.2.1 加快产业融合,促进集群产业合作 | 第37页 |
5.2.2 创建集群品牌,促进产业集群价值链升级 | 第37-38页 |
5.2.3 培育集群创新网络,提高集群的自主创新能力 | 第38-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2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42-43页 |
致谢 | 第43-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