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9页 |
1.1 相关概念及论述 | 第10-14页 |
1.1.1 森林公园和城市森林公园 | 第10-11页 |
1.1.2 植物景观的作用和特征 | 第11-12页 |
1.1.3 林分改造 | 第12-13页 |
1.1.4 色彩对人类心理感知的影响 | 第13-14页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4-16页 |
1.2.1 国外植物景观季相研究进展 | 第14页 |
1.2.2 国内植物景观季相研究进展 | 第14-16页 |
1.2.3 小结 | 第16页 |
1.3 研究背景、内容和方法 | 第16-19页 |
1.3.1 研究背景 | 第16-17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1.3.3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第二章 帽峰山植物景观现状调研 | 第19-33页 |
2.1 帽峰山概况 | 第19-23页 |
2.1.1 地理位置 | 第19-20页 |
2.1.2 气象气候 | 第20-21页 |
2.1.3 地质地貌 | 第21页 |
2.1.4 土壤和肥力 | 第21页 |
2.1.5 水文 | 第21-22页 |
2.1.6 交通情况 | 第22-23页 |
2.2 帽峰山森林公园园林植物种类组成分析 | 第23-26页 |
2.3 帽峰山森林公园林相现状分析 | 第26-30页 |
2.3.1 林分状况 | 第26-29页 |
2.3.2 景斑现状 | 第29-30页 |
2.4 存在问题 | 第30-33页 |
第三章 帽峰山观赏植物季相分析 | 第33-53页 |
3.1 帽峰山春季观赏植物 | 第35-39页 |
3.1.1 春季花色分析 | 第35-37页 |
3.1.2 春季果色分析 | 第37-39页 |
3.2 帽峰山夏季观赏植物 | 第39-44页 |
3.2.1 夏季花色分析 | 第39-42页 |
3.2.2 夏季果色分析 | 第42-44页 |
3.3 帽峰山秋季观赏植物 | 第44-48页 |
3.3.1 秋季花色分析 | 第44-46页 |
3.3.2 秋季果色分析 | 第46-48页 |
3.4 帽峰山冬季观赏植物 | 第48-51页 |
3.4.1 冬季花色分析 | 第48-49页 |
3.4.2 冬季果色分析 | 第49-51页 |
3.5 结论和问题 | 第51-53页 |
3.5.1 帽峰山观赏植物总体情况小结 | 第51页 |
3.5.2 四季观花、观果植物情况小结 | 第51-52页 |
3.5.3 存在问题 | 第52-53页 |
第四章 帽峰山森林公园景观植物季相配置改进方案分析 | 第53-65页 |
4.1 帽峰山森林公园植物景观季相配置改进目标 | 第53页 |
4.2 指导思想和改进原则 | 第53页 |
4.2.1 指导思想 | 第53页 |
4.2.2 改进原则 | 第53页 |
4.3 帽峰山核心景区植物景观季相配置布局 | 第53-57页 |
4.3.1 森林公园主入口景斑规划 | 第54-55页 |
4.3.2 帽峰山景观示范区——铜锣湾水库景斑规划 | 第55页 |
4.3.3 古庙景斑规划 | 第55-56页 |
4.3.4 游览步行道景斑规划 | 第56页 |
4.3.5 山顶广场景斑规划 | 第56页 |
4.3.6 天湖—茶花园—沁园酒店景斑规划 | 第56-57页 |
4.4 树种选择和配置 | 第57-59页 |
4.4.1 选择原则和配置原则 | 第57-58页 |
4.4.2 主要植物品种选择 | 第58-59页 |
4.5 森林公园植物景观季相配置方法小结 | 第59-60页 |
4.6 帽峰山森林防火林带规划要点 | 第60-62页 |
4.6.1 森林防火林带规划原则 | 第60页 |
4.6.2 防火林带树种选择 | 第60-61页 |
4.6.3 森林防火林带建设技术和措施要点 | 第61页 |
4.6.4 帽峰山森林防火林设计类型分类 | 第61-62页 |
4.7 有害生物防治简要设计 | 第62-65页 |
4.7.1 薇甘菊和五爪金龙防治要点 | 第62-63页 |
4.7.2 松材线虫病防治要点 | 第63-65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 第65-68页 |
5.1 广州帽峰山森林公园植物景观和生态效益提升的总体思路 | 第65页 |
5.2 植物景观改造效益 | 第65-66页 |
5.2.1 生态效益 | 第66页 |
5.2.2 经济效益 | 第66页 |
5.2.3 社会效益 | 第66页 |
5.3 建议 | 第66-67页 |
5.3.1 帽峰山森林公园的开发建设需要政府高度重视 | 第66-67页 |
5.3.2 森林公园植物景观改造提升的实施需要统筹规划,科学指导 | 第67页 |
5.3.3 林分改造工程需要对建设成效进行监测,为城市绿地系统建设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 第67页 |
5.4 本研究创新点 | 第67-68页 |
附录 | 第68-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7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9-80页 |
致谢 | 第80-81页 |
附件 | 第81-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