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绪论 | 第8-1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2 研究动态 | 第9-14页 |
1.2.1 国内外研究情况介绍 | 第9-12页 |
1.2.2 河北省研究与实践情况介绍 | 第12-14页 |
1.3 研究目的、研究内容与框架结构 | 第14-17页 |
1.3.1 研究目的 | 第14-15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5页 |
1.3.3 框架结构 | 第15-17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2 历史文化村镇保护与发展的空间策略与方法体系的系统研究 | 第18-65页 |
2.1 空间策略的内涵及其相关的研究指向 | 第18页 |
2.2 空间的认知与研究层面 | 第18-23页 |
2.2.1 空间的认知 | 第18-22页 |
2.2.2 空间的研究层面 | 第22-23页 |
2.3 多学科视角下的历史文化村镇空间的认知与内容研究 | 第23-27页 |
2.3.1 空间形态构成学的视角 | 第23-24页 |
2.3.2 人类聚居学的视角 | 第24-25页 |
2.3.3 人类文化学的角度 | 第25-26页 |
2.3.4 文物、文化遗产和历史文化空间保护的视角 | 第26-27页 |
2.4 历史文化村镇保护与发展的空间策略与方法体系 | 第27-65页 |
2.4.1 人居环境科学中行业统筹、系统建设的思想、方法与启示 | 第27-29页 |
2.4.2 人居环境学与广义建筑学中的建造理念与空间抉择 | 第29-30页 |
2.4.3 历史文化村镇保护与发展的空间策略和与方法 | 第30-65页 |
3 冀西山地区历史文化村镇调查研究与分析评价 | 第65-82页 |
3.1 冀西山地区历史文化村镇现状调研与分析 | 第65-73页 |
3.1.1 冀西山地区及其历史文化名村名镇 | 第65-67页 |
3.1.2 区域历史文化村镇特色分类及其主要内容介绍 | 第67-73页 |
3.2 冀西山地区历史文化村镇综合比较研究与评析 | 第73-82页 |
3.2.1 冀西山地区历史地理环境特点与古村镇聚落空间形态格局成因的综合研究分析 | 第73-76页 |
3.2.2 冀西山地区历史文化村镇人居环境历史、现状以及人居生活形态综合研究 | 第76-80页 |
3.2.3 冀西山地区历史文化村镇保护和发展面对的主要问题研究与策略评析 | 第80-82页 |
4 冀西山地区历史文化村镇保护与发展的空间策略与方法探究 | 第82-91页 |
4.1 区域内单体完善型的历史文化村镇保护与发展的空间策略与方法 | 第82-86页 |
4.1.1 整体观念与系统完善 | 第82-83页 |
4.1.2 单体完善的类型与模式 | 第83页 |
4.1.3 实例探究:井陉县于家村保护与发展的空间策略与对策 | 第83-86页 |
4.2 区域内群组关联型的历史文化村镇保护与发展的空间策略与方法 | 第86-87页 |
4.2.1 建筑类型学说与特色理论 | 第86页 |
4.2.2 群组关联与片区整合的类型与发展模式 | 第86页 |
4.2.3 实例探究:片区资源整合的发展规划 | 第86-87页 |
4.3 区域整合型的历史文化村镇保护与发展的空间策略与方法 | 第87-90页 |
4.3.1 区域协调论与统筹发展论 | 第87-88页 |
4.3.2 区域整合型的类型与模式 | 第88-89页 |
4.3.3 实例探究:完善区域旅游总体规划 | 第89-90页 |
4.4 小结 | 第90-91页 |
结语 | 第91-92页 |
参考文献 | 第92-94页 |
致谢 | 第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