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6页 |
引言 | 第11页 |
1.1 卷烟的降焦减害 | 第11-16页 |
1.1.1 降焦减害的意义 | 第11-13页 |
1.1.2 国内外常用的卷烟降焦减害途径 | 第13-16页 |
1.2 加香在卷烟科技中的应用 | 第16-21页 |
1.2.1 烟用香精香料的发展历史和分类 | 第16-18页 |
1.2.2 烟用香精香料的加香部位 | 第18-19页 |
1.2.3 滤嘴加香常用的技术方法 | 第19-21页 |
1.3 吸附技术在滤嘴加香中的应用 | 第21-25页 |
1.3.1 吸附技术的基本理论 | 第21-22页 |
1.3.2 常用的吸附剂 | 第22-23页 |
1.3.3 吸附技术在滤嘴加香中的研究进展 | 第23-25页 |
1.4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25页 |
1.5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5-26页 |
1.5.1 本文研究的主要目标 | 第25页 |
1.5.2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5页 |
1.5.3 本文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25-26页 |
第二章 活性炭对三种香料物质的存储和释放性能测试 | 第26-50页 |
2.1 主要试剂与材料 | 第26页 |
2.2 主要实验仪器 | 第26-27页 |
2.3 实验方法和过程 | 第27-34页 |
2.3.1 多孔材料孔结构与表面分析 | 第27-28页 |
2.3.2 软硬酸碱理论 | 第28-30页 |
2.3.3 香味物质吸附量的测试方法 | 第30页 |
2.3.4 程序升温脱附技术(TPD) | 第30-33页 |
2.3.5 负压模拟香味物质脱附实验 | 第33-34页 |
2.4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34-48页 |
2.4.1 四种活性炭材料及三种香味物质的性质 | 第34-35页 |
2.4.2 三种香味物质在四种活性炭上的吸附量 | 第35-38页 |
2.4.3 三种香味物质在四种活性炭上的脱附活化能的测定 | 第38-46页 |
2.4.4 三种香味物质在四种活性炭上的脱附率 | 第46-48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第三章 改性两种活性炭及其对苯乙醇的吸附和脱附性能 | 第50-58页 |
3.1 主要试剂及材料 | 第50页 |
3.2 仪器设备 | 第50-51页 |
3.3 实验方法与过程 | 第51-52页 |
3.3.1 酸、碱、氧化、氨水改性两种活性炭 | 第51-52页 |
3.3.2 两种活性炭的碳化改性 | 第52页 |
3.4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52-57页 |
3.4.1 改性方法对活性炭吸附、脱附性能的影响 | 第52-54页 |
3.4.2 碳化改性对活性炭吸附、脱附性能的影响 | 第54-57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四章 三种清甜型香料在六种多孔材料上的存储与释放 | 第58-66页 |
4.1 主要试剂与材料 | 第58页 |
4.2 仪器设备 | 第58-59页 |
4.3 实验方法与过程 | 第59页 |
4.3.1 六种多孔材料的预处理、活化方法 | 第59页 |
4.4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59-65页 |
4.4.1 苯乙醇在六种材料上的吸附和脱附 | 第59-61页 |
4.4.2 二氢猕猴桃内酯在六种材料上的吸附和脱附 | 第61-63页 |
4.4.3 香叶基丙酮在六种材料上的吸附和脱附 | 第63-65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6-68页 |
5.1 结论 | 第66-67页 |
5.2 展望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2-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附件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