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插图索引 | 第9-10页 |
附表索引 | 第10-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9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2-17页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2-15页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5-17页 |
1.3 文章内容与本文创新 | 第17-19页 |
第2章 主权债务危机爆发原因的相关理论 | 第19-23页 |
2.1 综合性国际债务理论 | 第19-20页 |
2.2 道德风险危机模型 | 第20-21页 |
2.3 热钱效应 | 第21-22页 |
2.4 净传导效应 | 第22-23页 |
第3章 希腊主权债务危机的原因 | 第23-42页 |
3.1 希腊主权债务危机的演进 | 第23-28页 |
3.1.1 希腊主权债务危机的爆发 | 第23-24页 |
3.1.2 希腊主权债务危机的蔓延 | 第24-25页 |
3.1.3 希腊主权债务危机的影响 | 第25-28页 |
3.2 希腊自身影响因素 | 第28-34页 |
3.2.1 希腊经济结构失衡 | 第28-29页 |
3.2.2 经济增长缓慢 | 第29页 |
3.2.3 政府财政赤字增长 | 第29-31页 |
3.2.4 不合理的福利制度 | 第31-32页 |
3.2.5 债务期限结构“错配” | 第32-34页 |
3.3 外部影响因素 | 第34-42页 |
3.3.1 金融危机的外部冲击 | 第34-35页 |
3.3.2 经常账户恶化 | 第35-37页 |
3.3.3 主权信用评级下降 | 第37-38页 |
3.3.4 欧元设计的内在缺陷与道德风险 | 第38-39页 |
3.3.5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错配”与不对称冲击 | 第39-40页 |
3.3.6 金融监管的缺失 | 第40-42页 |
第4章 希腊主权债务危机原因实证检验 | 第42-48页 |
4.1 实证模型 | 第42页 |
4.2 实证方法 | 第42-46页 |
4.2.1 数据分析 | 第42页 |
4.2.2 回归模型的建立 | 第42-45页 |
4.2.3 脉冲响应函数 | 第45-46页 |
4.2.4 方差分解 | 第46页 |
4.3 实证小结 | 第46-48页 |
第5章 对中国的启示与政策建议 | 第48-52页 |
5.1 完善财政体制改革 | 第48-49页 |
5.2 经济结构转型与增长方式转变 | 第49-50页 |
5.3 谨慎应对地方政府债务问题 | 第50-51页 |
5.4 建设中国特色国家福利制度 | 第51-52页 |
结论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