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0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1页 |
·研究背景 | 第11-16页 |
·节肢动物的分类和演化 | 第11-12页 |
·早寒武世特异埋藏化石库中甲壳形及大附肢类节肢动物 | 第12-16页 |
·澄江化石库相关节肢动物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同时期其它主要化石库相关类群研究进展 | 第15-16页 |
·研究材料与方法 | 第16-18页 |
·涉及主要术语与缩写 | 第18-20页 |
第二章 澄江生物群的时空分布 | 第20-24页 |
·定义及科学价值 | 第20页 |
·地理分布即本文涉及化石的主要产地 | 第20-21页 |
·化石产出层位及时代 | 第21-24页 |
第三章 dugatacaris agilis系统古生物学 | 第24-53页 |
·系统分类 | 第25-26页 |
·形态描述 | 第26-45页 |
·壳瓣 | 第26-29页 |
·眼 | 第29页 |
·小触角 | 第29-30页 |
·大触角 | 第30-31页 |
·大颚 | 第31页 |
·小颚 | 第31-33页 |
·头/躯干部界线、躯体与壳瓣连接 | 第33-35页 |
·躯干和躯干末端 | 第35-39页 |
·躯干附肢 | 第39-41页 |
·食物沟 | 第41-42页 |
·肠道 | 第42-45页 |
·生殖腺 | 第45页 |
·功能形态学与生态 | 第45-47页 |
·运动方式 | 第45-46页 |
·取食方式 | 第46页 |
·附肢的功能 | 第46-47页 |
·视觉 | 第47页 |
·讨论 | 第47-51页 |
·壳瓣 | 第47-48页 |
·视觉器官还是额板? | 第48页 |
·附肢与分类 | 第48-51页 |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第四章 Isoxys curvirostratus系统古生物学 | 第53-70页 |
·系统分类 | 第55页 |
·形态描述 | 第55-61页 |
·壳瓣 | 第55-56页 |
·头部、躯干与身体连接 | 第56-57页 |
·眼 | 第57页 |
·口前单肢型附肢 | 第57-58页 |
·躯干双肢型附肢 | 第58-60页 |
·毒腺及其它内部器官 | 第60-61页 |
·与等刺虫其它种的形态及功能比较 | 第61-65页 |
·壳瓣 | 第61-62页 |
·眼 | 第62-63页 |
·口前单肢型附肢 | 第63页 |
·躯干双肢型附肢 | 第63-64页 |
·毒腺 | 第64页 |
·其它软躯体结构 | 第64-65页 |
·讨论 | 第65-68页 |
本章小结 | 第68-70页 |
第五章 Isoxys auritus系统古生物学 | 第70-81页 |
·系统分类 | 第71页 |
·形态补充描述 | 第71-78页 |
·壳瓣的性双型性 | 第71-74页 |
·壳瓣成体与幼体形态差别 | 第74页 |
·眼 | 第74-76页 |
·口前单肢型附肢 | 第76页 |
·躯干双肢型附肢 | 第76-78页 |
·其它结构 | 第78页 |
·讨论 | 第78-80页 |
·性双型性或独立种 | 第78页 |
·耳形等刺虫生活方式 | 第78-79页 |
·耳形等刺虫个体发育 | 第79-80页 |
本章小结 | 第80-81页 |
结论及今后工作方向 | 第81-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96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96-97页 |
致谢 | 第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