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10页 |
Abstract | 第10-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35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4-16页 |
1.2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 第16-31页 |
1.2.1 湖泊水体中重金属的沉积物-水界面行为 | 第16-24页 |
1.2.2 有机质在重金属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中的作用 | 第24-27页 |
1.2.3 微生物对重金属生物地球化学行为的影响 | 第27-30页 |
1.2.4 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 第30-31页 |
1.3 本文研究计划 | 第31-35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31-32页 |
1.3.2 研究目标 | 第32页 |
1.3.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32-34页 |
1.3.4 技术路线 | 第34-35页 |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及实验方法 | 第35-45页 |
2.1 研究区域概况 | 第35-37页 |
2.1.1 太湖区域概况 | 第35-36页 |
2.1.2 南四湖区域概况 | 第36-37页 |
2.1.3 白洋淀区域概况 | 第37页 |
2.2 样品采集及处理 | 第37-38页 |
2.3 实验方案设计 | 第38-42页 |
2.3.1 沉积物中重金属化学释放潜能实验 | 第38-40页 |
2.3.2 沉积物-水界面重金属释放的生物化学过程模拟实验 | 第40页 |
2.3.3 沉积物中重金属释放的影响因素实验 | 第40-41页 |
2.3.4 不同粒径沉积物对重金属的吸附实验 | 第41-42页 |
2.4 各指标分析方法 | 第42-44页 |
2.4.1 沉积物理化性质分析 | 第42页 |
2.4.2 沉积物粒度分析 | 第42页 |
2.4.3 微生物活性分析 | 第42-43页 |
2.4.4 沉积物溶解性有机质的测定及光谱学分析 | 第43-44页 |
2.4.5 沉积物磷形态分析 | 第44页 |
2.5 数据处理 | 第44-45页 |
第三章 不同湖泊沉积物-水界面营养盐与重金属污染评价 | 第45-62页 |
3.1 不同湖泊上覆水体氮、磷浓度及富营养化水平 | 第45-47页 |
3.2 不同湖泊沉积物有机质及营养盐含量及污染状况 | 第47-52页 |
3.2.1 不同湖泊沉积物有机质和营养盐含量 | 第47-49页 |
3.2.2 不同湖泊沉积物C/N和N/P值 | 第49-50页 |
3.2.3 沉积物中营养盐污染水平评价 | 第50-52页 |
3.3 不同湖泊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特征 | 第52-58页 |
3.3.1 不同湖泊沉积物中重金属总量 | 第52-53页 |
3.3.2 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评价 | 第53-58页 |
3.4 湖泊沉积物-水界面营养盐与重金属污染相关性分析 | 第58-61页 |
3.4.1 湖泊富营养化程度与沉积物营养盐污染程度相关性 | 第58-59页 |
3.4.2 湖泊沉积物重金属污染与沉积物营养盐污染相关性 | 第59-61页 |
3.5 小结 | 第61-62页 |
第四章 不同富营养化湖泊沉积物中重金属释放潜力分析 | 第62-77页 |
4.1 单一浸提剂对沉积物中重金属释放潜力的评价 | 第62-66页 |
4.1.1 不同浸提剂对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提取效率 | 第63-65页 |
4.1.2 不同采样区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提取效率 | 第65-66页 |
4.2 连续提取法对沉积物中重金属释放潜力的评价 | 第66-72页 |
4.2.1 不同湖泊沉积物中重金属的赋存形态特征 | 第67-70页 |
4.2.2 连续提取法对重金属释放潜力评价 | 第70-72页 |
4.3 连续提取法与单一提取法对沉积物中重金属释放潜力的分析 | 第72-75页 |
4.3.1 单一提取法与连续提取法提取效果的比较 | 第72-74页 |
4.3.2 湖泊沉积物中重金属的释放潜力表征 | 第74-75页 |
4.4 小结 | 第75-77页 |
第五章 不同湖泊沉积物中重金属释放的生物化学特征 | 第77-98页 |
5.1 动态条件下不同湖泊沉积物中重金属的释放特征 | 第78-88页 |
5.1.1 动态条件下重金属的释放动力学曲线 | 第78-80页 |
5.1.2 动态条件下重金属释放动力学过程拟合 | 第80-84页 |
5.1.3 动态条件下重金属的释放速率变化 | 第84-87页 |
5.1.4 动态条件下释放动力学拟合参数与浸提实验结果分析 | 第87-88页 |
5.2 静态条件下不同湖泊沉积物中重金属的释放特征 | 第88-95页 |
5.2.1 静态条件下重金属的释放曲线 | 第89-91页 |
5.2.2 静态条件下重金属释放动力学过程拟合 | 第91-94页 |
5.2.3 静态条件下释放动力学拟合结果与浸提实验结果分析 | 第94-95页 |
5.3 动态和静态条件下沉积物中重金属释放特征的比较 | 第95-96页 |
5.4 小结 | 第96-98页 |
第六章 湖泊沉积物中重金属释放的影响因素研究 | 第98-117页 |
6.1 沉积物粒径对重金属释放的影响 | 第98-103页 |
6.1.1 太湖沉积物的粒度分布特征 | 第98-100页 |
6.1.2 沉积物各粒径中Cu的质量分布特征 | 第100-102页 |
6.1.3 不同来源的太湖沉积物对铜的吸附特性 | 第102-103页 |
6.2 不同磷营养水平对沉积物中重金属释放的影响 | 第103-106页 |
6.2.1 不同磷营养水平下重金属的释放特征 | 第103-105页 |
6.2.2 沉积物-水体系磷酸盐的变化 | 第105-106页 |
6.3 微生物对沉积物中重金属释放的影响 | 第106-109页 |
6.3.1 微生物对重金属释放的影响 | 第107-108页 |
6.3.2 释放过程中微生物活性的变化 | 第108-109页 |
6.4 湖泊沉积物中溶解性有机质对重金属释放的影响 | 第109-112页 |
6.4.1 重金属释放过程中溶解性有机质含量变化 | 第109-110页 |
6.4.2 释放过程中DOM三维荧光光谱特征变化 | 第110-112页 |
6.5 pH的影响 | 第112-113页 |
6.6 温度的影响 | 第113-115页 |
6.7 富营养化湖泊沉积物中重金属释放的机理探讨 | 第115-116页 |
6.8 小结 | 第116-117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17-120页 |
7.1 结论 | 第117-118页 |
7.2 创新点 | 第118-119页 |
7.3 研究展望 | 第119-120页 |
参考文献 | 第120-133页 |
致谢 | 第133-135页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3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