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农村经济结构与体制论文--土地问题论文

论农村耕地“三权分置”制度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引言第9-11页
第1章 耕地“三权分置”的历史选择第11-18页
    1.1 我国耕地权利归属的历史变迁第11-13页
        1.1.1 所有权和经营权统合阶段第11-12页
        1.1.2 耕地承包经营权与耕地所有权相分离阶段第12页
        1.1.3 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相分离的阶段第12-13页
    1.2 耕地“三权分置”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第13-15页
        1.2.1 耕地“三权分置”是农村生产力发展的结果第13-14页
        1.2.2 耕地“三权分置”是农村耕地经营权流转实践的结果第14-15页
    1.3 农村耕地“三权分置”理论的提出第15-16页
    1.4 耕地权利“三权分置”的创新意义第16-18页
第2章 农村耕地“三权分置”的内容及架构第18-22页
    2.1 “三权分置”的权利体系第18页
    2.2 “三权分置”中各项权利内容第18-22页
        2.2.1 耕地所有权第18-19页
        2.2.2 耕地承包权第19-20页
        2.2.3 耕地经营权第20-22页
第3章 农村耕地“三权分置”面临的冲突困境第22-28页
    3.1 “三权分置”格局与法律的外部冲突第22-25页
        3.1.1 “三权分置”有违物权法定原则之嫌第22页
        3.1.2 承包耕地经营权抵押违反法律规定第22-24页
        3.1.3 其它方式取得的承包经营权抵押困难第24-25页
    3.2 耕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间的内部冲突第25-27页
        3.2.1 权利归属不同,有冲突隐患第25-27页
    3.3 经营权流转后的非农化、非粮化风险第27-28页
第4章 农村耕地“三权分置”冲突困境的解决第28-40页
    4.1 将“三权分置”列入相关法律修订内容第28-31页
        4.1.1 明确耕地承包权和经营权的法律地位第28-29页
        4.1.2 在法律中规定耕地承包权和经营权的流转规范第29页
        4.1.3 突破耕地经营权抵押的无效的法律限制第29-31页
    4.2 发挥政府职能,服务农村耕地“三权分置”改革第31-33页
        4.2.1 建立统一的农村耕地权利登记体系第31-32页
        4.2.2 建立完善的耕地经营权交易市场体系第32-33页
    4.3 建立所有权、经营权、所有权利益平衡机制第33-36页
        4.3.1 耕地经营权流转的期限第33-34页
        4.3.2 经营权分离的价格第34页
        4.3.3 耕地经营权流转规模第34-35页
        4.3.4 引导工商资本进入农业生产合理领域第35-36页
    4.4 非农化、非粮化的风险控制第36-37页
        4.4.1 实行严格的耕地用途管制第36页
        4.4.2 建立工商资本从事农业的准入制度第36-37页
        4.4.3 规范农业补贴与粮食生产关系第37页
    4.5 农村耕地“三权分置”改革的底线第37-40页
        4.5.1 守住农村耕地集体所有的公有性质不被改变的底线第38页
        4.5.2 守住耕地红线不被跌破的底线第38-39页
        4.5.3 守住农民权益不受损害的底线第39-40页
结语第40-41页
参考文献第41-42页
致谢第42页

论文共4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地震波阻抗反演模型的瞬变电磁解释方法研究
下一篇:泛北部湾经济区国家投资环境比较及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