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解—水合制备氢氧化镁阻燃剂关键技术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前言 | 第10-27页 |
1.1 镁盐概况 | 第10-11页 |
1.2 氢氧化镁性能与应用介绍 | 第11-13页 |
1.3 阻燃剂 | 第13-18页 |
1.3.1 阻燃剂的阻燃机理 | 第14-15页 |
1.3.2 阻燃剂的基本要求 | 第15页 |
1.3.3 阻燃剂的分类及其特点 | 第15-17页 |
1.3.4 阻燃剂的应用前景及发展趋势 | 第17-18页 |
1.4 氢氧化镁阻燃剂 | 第18-19页 |
1.4.1 氢氧化镁阻燃剂的阻燃消烟机理 | 第18页 |
1.4.2 氢氧化镁阻燃剂的优势 | 第18页 |
1.4.3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18-19页 |
1.4.4 氢氧化镁阻燃剂的发展方向 | 第19页 |
1.5 氢氧化镁的制备方法 | 第19-21页 |
1.5.1 海卤水与碱反应 | 第20页 |
1.5.2 白云石多级碳化-水解合成法 | 第20页 |
1.5.3 菱镁矿法 | 第20-21页 |
1.6 国内外对氢氧化镁阻燃剂的研究进展 | 第21-22页 |
1.7 反应动力学模型 | 第22-25页 |
1.7.1 晶体成核与生长过程模型 | 第22-23页 |
1.7.2 相边界反应模型 | 第23页 |
1.7.3 扩散过程模型 | 第23-24页 |
1.7.4 Kondo模型 | 第24-25页 |
1.7.5 双膜理论模型 | 第25页 |
1.8 选题意义及研究内容 | 第25-27页 |
2 原料制备研究 | 第27-30页 |
2.1 实验原料制备 | 第27页 |
2.2 原料纯度测定 | 第27页 |
2.3 氧化镁活性测定 | 第27-28页 |
2.4 氧化镁粒度测定 | 第28-29页 |
2.5 本章小节 | 第29-30页 |
3 氧化镁水合反应过程研究 | 第30-35页 |
3.1 实验药品、仪器、装置及方法 | 第30-32页 |
3.1.1 实验药品 | 第30页 |
3.1.2 实验仪器 | 第30页 |
3.1.3 实验装置 | 第30-31页 |
3.1.4 实验方法 | 第31-32页 |
3.2 实验室烧制氧化镁水合反应研究 | 第32-34页 |
3.2.1 反应时间的影响 | 第32页 |
3.2.2 温度的影响 | 第32-33页 |
3.2.3 搅拌速率的影响 | 第33页 |
3.2.4 液固比的影响 | 第33-34页 |
3.3 高活性氧化镁水合过程研究 | 第3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4 氧化镁水化动力学研究 | 第35-39页 |
4.1 实验方法 | 第35页 |
4.2 结果与讨论 | 第35-38页 |
4.2.1 反应动力学模型拟合 | 第35-38页 |
4.2.2 反应活化能的计算 | 第38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5 氢氧化镁晶体生长研究 | 第39-50页 |
5.1 实验药品、仪器、装置及方法 | 第39-40页 |
5.1.1 实验药品 | 第39页 |
5.1.2 实验仪器 | 第39-40页 |
5.2 硝酸镁浓度对氢氧化镁晶体生长的影响 | 第40-41页 |
5.2.1 实验方法 | 第40页 |
5.2.2 产品氢氧化镁表征 | 第40-41页 |
5.3 氯化镁浓度对氢氧化镁晶体生长的影响 | 第41-42页 |
5.3.1 实验方法 | 第41-42页 |
5.4 低温产品的表征 | 第42-46页 |
5.4.1 氧化镁浓度对氢氧化镁CSD的影响 | 第42-43页 |
5.4.2 XRD | 第43-45页 |
5.4.3 低温产品形貌及SEM分析 | 第45-46页 |
5.5 高温结晶产品表征 | 第46-49页 |
5.5.1 氯化镁浓度对产品粒径的影响 | 第46-47页 |
5.5.2 高温结晶产品图谱分析 | 第47-48页 |
5.5.3 高温结晶产品形貌及SEM分析 | 第48-49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6 氢氧化镁结晶动力学研究 | 第50-56页 |
6.1 实验仪器 | 第50页 |
6.2 实验步骤 | 第50-51页 |
6.3 分析方法 | 第51页 |
6.3.1 过饱和度的测定 | 第51页 |
6.3.2 悬浮密度的测定 | 第51页 |
6.3.3 晶体粒度分析 | 第51页 |
6.4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51-54页 |
6.4.1 动力学分析 | 第51-52页 |
6.4.2 结晶动力学基础及研究方法 | 第52-54页 |
6.5 动力学影响因素分析 | 第54页 |
6.6 本章小结 | 第54-56页 |
7 结论 | 第56-57页 |
8 展望 | 第57-58页 |
9 参考文献 | 第58-69页 |
10 攻读硕士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 第69-70页 |
11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