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区域规划论文--中国区域规划论文--农村乡镇规划论文

村庄规划全过程公众参与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第1章 绪论第8-14页
    1.1 研究背景第8-10页
        1.1.1 “三农”政策的发展机遇第8页
        1.1.2 《城乡规划法》的实施第8-9页
        1.1.3 农村基层民主的蓬勃发展第9页
        1.1.4 全国范围内村庄规划工作的展开第9-10页
    1.2 研究缘起第10-11页
        1.2.1 村庄规划的必要性第10页
        1.2.2 村民参与村庄规划的重要性第10-11页
    1.3 研究目的意义第11页
        1.3.1 研究目的第11页
        1.3.2 研究意义第11页
    1.4 研究方法与内容第11-12页
        1.4.1 研究方法第11-12页
        1.4.2 研究内容第12页
    1.5 论文框架第12-14页
第2章 公众参与基础研究第14-32页
    2.1 基本概念界定第14-16页
        2.1.1 村庄规划第14页
        2.1.2 村庄规划全过程第14页
        2.1.3 公众参与第14-15页
        2.1.4 村庄规划公众参与主体的界定第15-16页
    2.2 公众参与基础理论第16-20页
        2.2.1 民本思想第16-17页
        2.2.2 渐进决策理论第17-18页
        2.2.3 倡导性规划理论第18页
        2.2.4 市民参与梯子理论第18-19页
        2.2.5 沟通式规划理论第19-20页
        2.2.6 有效决策理论第20页
    2.3 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研究综述第20-26页
        2.3.1 国外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综述第20-25页
        2.3.2 国内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研究综述第25-26页
    2.4 公众参与乡村规划研究综述第26-30页
        2.4.1 其他国家和地区公众参与乡村规划第26-28页
        2.4.2 国内公众参与乡村规划第28-30页
        2.4.3 国内公众参与乡村规划实践研究第30页
    2.5 相关经验启示第30-32页
        2.5.1 国外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经验启示第30-31页
        2.5.2 国外公众参与乡村规划的经验启示第31-32页
第3章 村庄规划全过程公众参与现状探析第32-55页
    3.1 我国村庄规划中公众参与的发展历程第32页
    3.2 村庄公众参与状况相关报告分析第32-35页
        3.2.1 村民参与整体程度低第33页
        3.2.2 村民参与渠道匮乏第33-35页
    3.3 村庄规划全过程公众参与调查分析第35-47页
        3.3.1 遂宁市船山区村庄规划公众参与背景第35页
        3.3.2 调研设计第35-37页
        3.3.3 调研村庄的村庄规划公众参与情况第37-46页
        3.3.4 调研结果第46-47页
    3.4 村庄规划全过程公众参与现状探析第47-50页
        3.4.1 参与现状第47-49页
        3.4.2 存在问题第49-50页
    3.5 原因分析第50-52页
        3.5.1 客观实际原因第51页
        3.5.2 村民自身原因第51-52页
    3.6 本章小结第52-55页
        3.6.1 村庄规划公众参与的发展历程第52-53页
        3.6.2 村庄规划公众参与的总体特点第53页
        3.6.3 村庄规划公众参与的调查结果第53页
        3.6.4 村庄规划全过程公众参与的现状及问题第53-55页
第4章 村庄规划全过程公众参与体系构建第55-69页
    4.1 基本原则第55-56页
        4.1.1 全过程参与原则第55页
        4.1.2 有效参与原则第55页
        4.1.3 尽早参与原则第55页
        4.1.4 确定利益相关人范围原则第55-56页
        4.1.5 公开透明原则第56页
        4.1.6 及时反馈原则第56页
    4.2 村庄规划全过程公众参与体系构建第56-65页
        4.2.1 规划决策阶段的公众参与体系第56-58页
        4.2.2 规划编制阶段的公众参与体系第58-63页
        4.2.3 规划实施阶段的公众参与体系第63-65页
    4.3 辅助机制的探讨第65-67页
        4.3.1 法律保障机制第65页
        4.3.2 各利益相关人的互动机制第65页
        4.3.3 规划信息公开机制第65-66页
        4.3.4 村民意见反馈机制第66页
        4.3.5 村民权利保障机制第66页
        4.3.6 新的规划师角色探讨第66-67页
    4.4 村民交流方式探讨第67页
    4.5 本章小结第67-69页
第5章 结论与展望第69-71页
    5.1 研究结论和创新点第69-70页
        5.1.1 研究结论第69页
        5.1.2 创新点第69-70页
    5.2 研究不足与展望第70-71页
        5.2.1 研究不足第70页
        5.2.2 研究展望第70-71页
致谢第71-72页
参考文献第72-75页
附录第75-92页
    附录1第75-89页
    附录2第89-92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第92页

论文共9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绿色建筑施工技术集成创新研究
下一篇:超特长隧道综合超前地质预报工法研究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