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内科学论文--心脏、血管(循环系)疾病论文--心肌疾病论文

云南地区心肌病相关致病基因突变筛查及MYH7基因TaqMan-MGB检测方法的建立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10页
英文缩写表第17-1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8-28页
    1.1 心肌病第18-19页
        1.1.1 心肌病的危害第18页
        1.1.2 心肌病的分类和临床诊断方法第18-19页
    1.2 心肌病的基因检测意义第19-20页
    1.3 扩张型心肌病第20-21页
        1.3.1 扩张型心肌病的基本特征第20页
        1.3.2 扩张型心肌病相关致病基因的研究第20-21页
    1.4 肥厚型心肌病第21-24页
        1.4.1 肥厚型心肌病的基本特征第21-22页
        1.4.2 肥厚型心肌病相关致病基因的研究第22页
        1.4.3 中国肥厚型心肌病人群MYH7基因突变谱第22-24页
    1.5 心肌病的主要基因检测技术第24-26页
        1.5.1 测序技术第24-25页
        1.5.2 荧光定量PCR技术第25页
        1.5.3 基因芯片技术第25-26页
    1.6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及创新点第26-28页
        1.6.1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26-27页
        1.6.2 本研究的创新点第27-28页
第二章 扩张型心肌病相关致病基因新突变位点的发现第28-52页
    2.1 引言第28-29页
    2.2 实验技术路线第29-30页
    2.3 材料与仪器第30-35页
        2.3.1 研究对象第30页
        2.3.2 主要仪器和试剂第30-32页
        2.3.3 目的基因引物第32-35页
    2.4 实验方法第35-40页
        2.4.1 临床资料的统计和临床样本的收集第35页
        2.4.2 样本DNA的提取第35-36页
        2.4.3 PCR扩增第36-37页
        2.4.4 PCR琼脂糖凝胶电泳第37页
        2.4.5 PCR产物胶回收第37-38页
        2.4.6 Sanger测序第38-40页
    2.5 实验结果第40-43页
        2.5.1 患者临床资料的统计与分析第40-41页
        2.5.2 样本DNA提取结果第41-42页
        2.5.3 部分PCR扩增琼脂糖凝胶电泳第42页
        2.5.4 部分测序结果图第42-43页
    2.6 结果分析第43-49页
        2.6.1 测序结果分析第43-44页
        2.6.2 保守性分析第44-45页
        2.6.3 致病性预测第45-48页
        2.6.4 同源建模分析第48-49页
    2.7 讨论第49-51页
        2.7.1 云南地区扩张型心肌病基因检测的必要性第49页
        2.7.2 与扩张型心肌病发病相关的靶基因的选择第49-50页
        2.7.3 扩张型心肌病发病相关的新突变位点的发现第50页
        2.7.4 本研究存在的缺点及研究展望第50-51页
    2.8 本章小结第51-52页
第三章 家族性肥厚型心肌病致病基因MYH7的突变筛查第52-66页
    3.1 引言第52-53页
    3.2 实验技术路线第53-54页
    3.3 材料与仪器第54-57页
        3.3.1 研究对象第54页
        3.3.2 主要仪器和试剂第54-56页
        3.3.3 引物序列第56-57页
    3.4 实验方法第57-58页
        3.4.1 临床资料的统计和临床样本的收集第57页
        3.4.2 样本DNA的提取第57页
        3.4.3 PCR扩增第57-58页
        3.4.4 PCR琼脂糖凝胶电泳第58页
        3.4.5 PCR产物胶回收第58页
        3.4.6 Sanger测序第58页
    3.5 实验结果第58-64页
        3.5.1 家系图谱第58-60页
        3.5.2 样本DNA提取结果第60页
        3.5.3 PCR扩增靶基因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第60-61页
        3.5.4 部分测序结果图示及分析结果第61-64页
    3.6 讨论第64-65页
        3.6.1 双杂合突变位点的基因突变的剂量效应第64-65页
        3.6.2 MYH7基因在家族性肥厚型心肌病中的重要性第65页
    3.7 本章小结第65-66页
第四章 MYH7基因突变TaqMan-MGB检测方法的建立第66-88页
    4.1 引言第66-67页
    4.2 实验技术路线第67-68页
    4.3 实验材料第68-72页
        4.3.1 研究对象第68页
        4.3.2 主要仪器和试剂第68-71页
        4.3.3 引物序列第71-72页
            4.3.3.1 基因引物的设计第71页
            4.3.3.2 TaqMan-MGB荧光定量PCR引物和探针的设计第71-72页
    4.4 实验方法第72-78页
        4.4.1 临床资料的统计和临床样本的收集第72页
        4.4.2 样本DNA的提取第72-73页
        4.4.3 PCR扩增第73页
        4.4.4 PCR琼脂糖凝胶电泳第73页
        4.4.5 PCR产物胶回收第73-74页
        4.4.6 标准品制备第74-76页
        4.4.7 TaqMan-MGB实时荧光定量PCR反应体系的建立和优化第76-78页
    4.5 实验结果第78-86页
        4.5.1 标准品构建第78-79页
        4.5.2 TaqMan-MGB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最适条件第79-81页
        4.5.3 TaqMan-MGB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评价结果第81-85页
        4.5.4 TaqMan-MGB荧光定量检测方法临床应用第85-86页
    4.6 讨论第86-87页
        4.6.1 TaqMan-MGB荧光标记的选择第86页
        4.6.2 本研究TaqMan-MGB的灵敏性、特异性和重复性的评价第86-87页
        4.6.3 研究展望第87页
    4.7 本章小结第87-88页
第五章 总结第88-90页
致谢第90-92页
参考文献第92-100页
附录A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目录第100-102页
附录B 作者简介第102页

论文共10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毛细管电色谱—激光诱导荧光检测联用技术及多肽类抗生素残留分析应用
下一篇:多方位精准撬拨技术治疗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的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