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引言 | 第7-8页 |
1 仪器与试药 | 第8-12页 |
1.1 仪器 | 第8页 |
1.2 试药 | 第8页 |
1.3 实验药材 | 第8-12页 |
2 方法和结果 | 第12-55页 |
2.1 近红外光谱测试条件 | 第13页 |
2.2 定性模型的建立及验证 | 第13-43页 |
2.2.1 样品近红外光谱的采集 | 第13-35页 |
2.2.2 不同人员采集光谱的验证(稳定性考察) | 第35页 |
2.2.3 不同仪器采集光谱的验证(精密度考察) | 第35-36页 |
2.2.4 相关系数模型的建立及验证 | 第36-39页 |
2.2.5 一致性检验模型的建立及验证 | 第39-43页 |
2.3 定量模型的建立及验证 | 第43-55页 |
2.3.1 样本集划分 | 第43页 |
2.3.2 样品的制备 | 第43页 |
2.3.3 光谱的采集 | 第43页 |
2.3.4 建模参数的优化 | 第43-45页 |
2.3.5 水分定量模型的建立及验证 | 第45-49页 |
2.3.6 灵芝多糖含量(以无水葡萄糖计)定量模型的建立 | 第49-55页 |
3 讨论 | 第55-58页 |
3.1 样品的收集 | 第55页 |
3.2 光谱采集 | 第55-56页 |
3.3 定性模型建模参数的优化 | 第56页 |
3.4 定量模型 | 第56页 |
3.5 定量模型样品分配原则 | 第56-57页 |
3.6 模型验证 | 第57页 |
3.7 近红外光谱技术应用的一些缺点 | 第57页 |
3.8 该研究领域还需要深入解决问题 | 第57-58页 |
4 结论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1页 |
综述 | 第6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 第73-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