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缩略词 | 第6-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9页 |
1.1 昆仑雪菊研究概述 | 第9-10页 |
1.1.1 昆仑雪菊的形态特点及栽培特性 | 第9页 |
1.1.2 昆仑雪菊的功效 | 第9-10页 |
1.2 昆仑雪菊的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 第10-12页 |
1.2.1 黄酮类成分 | 第10-11页 |
1.2.2 苯丙素类成分 | 第11页 |
1.2.3 炔类成分 | 第11-12页 |
1.2.4 其他成分 | 第12页 |
1.3 昆仑雪菊抗氧化活性的研究进展 | 第12-16页 |
1.3.1 抗氧化活性 | 第13页 |
1.3.2 抗氧化相互作用 | 第13-16页 |
1.4 密度泛函理论研究抗氧化活性 | 第16-17页 |
1.5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7-18页 |
1.6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1.6.1 昆仑雪菊中活性成分的分离纯化及结构鉴定 | 第18页 |
1.6.2 昆仑雪菊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抗氧化相互作用 | 第18页 |
1.6.3 昆仑雪菊中黄酮类化合物抗氧化活性的DFT研究 | 第18-19页 |
第2章 昆仑雪菊中活性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 第19-49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19-21页 |
2.1.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19-20页 |
2.1.2 实验方法 | 第20-21页 |
2.2 结果分析 | 第21-47页 |
2.2.1 提取与分离 | 第21-23页 |
2.2.2 昆仑雪菊甲醇提取物化学成分结构解析 | 第23-47页 |
2.3 讨论 | 第47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第3章 昆仑雪菊黄酮类化合物的抗氧化相互作用研究 | 第49-60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49-52页 |
3.1.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49页 |
3.1.2 实验方法 | 第49-52页 |
3.2 结果与分析 | 第52-57页 |
3.2.1 5种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 | 第52-53页 |
3.2.2 5种化合物两两复合物的抗氧化活性 | 第53-56页 |
3.2.3 5种化合物三者复合物的抗氧化活性 | 第56-57页 |
3.3 讨论 | 第57-59页 |
3.3.1 结构的影响 | 第57-58页 |
3.3.2 浓度的影响 | 第58页 |
3.3.3 体内实验的有关研究 | 第58-59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4章 昆仑雪菊中5个黄酮类化合物抗氧化活性的DFT研究 | 第60-67页 |
4.1 计算方法 | 第60页 |
4.2 结果与分析 | 第60-65页 |
4.2.1 分子几何构型和结构参数 | 第60-62页 |
4.2.2 酚羟基的解离焓(BDE)分析 | 第62-63页 |
4.2.3 前线分子轨道及其轨道的能级分析 | 第63-65页 |
4.3 讨论 | 第65-66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7-69页 |
5.1 结论 | 第67-68页 |
5.2 展望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
作者简介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