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非“江南三部曲”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9-16页 |
0.1 关于格非的“江南三部曲” | 第9-11页 |
0.2 “江南三部曲”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0.3 本文的结构、方法与价值 | 第14-16页 |
1 文本的一致性与承接性 | 第16-22页 |
1.1 共同的江南水乡地域文化背景 | 第16-17页 |
1.2 三个时代的历史书写 | 第17-18页 |
1.3 一脉相承的主人公命运 | 第18-22页 |
1.3.1 命运轮回的三代追梦者 | 第19-20页 |
1.3.2 无所皈依的三位悲剧女性 | 第20-22页 |
2 传统与现代相融的艺术手法 | 第22-28页 |
2.1 承自古典的传统技法 | 第22-25页 |
2.1.1 营构氛围的诗歌植入 | 第22-23页 |
2.1.2 匠心独运的意象取择 | 第23-25页 |
2.2 现代手法的有限兼容 | 第25-28页 |
2.2.1 细腻深刻的心理书写 | 第25-26页 |
2.2.2 暗示宿命的叙事策略 | 第26-28页 |
3 精神围困与自我超越 | 第28-37页 |
3.1 “岛”:一个围困的象征 | 第28-30页 |
3.2 “乌托邦”的生成与破碎 | 第30-34页 |
3.3 回归现实与自我救赎 | 第34-37页 |
4 “江南三部曲”的价值及意义 | 第37-43页 |
4.1 个人先锋模式的蜕变 | 第37-39页 |
4.2 回归传统意识的典范重塑 | 第39-43页 |
结语 | 第43-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