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9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1-14页 |
1.2 国内外探地雷达技术发展现状 | 第14-17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2.2 我国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3 论文研究的主要方法及内容 | 第17-19页 |
第二章 探地雷达技术特点及应用 | 第19-29页 |
2.1 探地雷达特点 | 第19页 |
2.2 探地雷达系统构成及工作原理 | 第19-21页 |
2.3 探地雷达的技术参数 | 第21-25页 |
2.3.1 探地雷达的分辨率 | 第21-22页 |
2.3.2 探地雷达的探测深度 | 第22-23页 |
2.3.3 探地雷达的探测参数 | 第23-25页 |
2.3.4 测点间距 | 第25页 |
2.4 雷达图像中地下空洞的识别 | 第25-28页 |
2.4.1 地下空洞的土体缺陷物理特征分析 | 第25-26页 |
2.4.2 地下空洞的异常波形特征分析及识别 | 第26-28页 |
2.4.3 浅析城市地下空洞的成因 | 第28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三章 基于GIS的探地雷达信息集成方法 | 第29-35页 |
3.1 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 | 第29-31页 |
3.2 GIS的主要功能 | 第31-32页 |
3.3 探地雷达信息与GIS技术集成 | 第32-34页 |
3.3.1 基于数据交换的集成 | 第32-33页 |
3.3.2 基于功能一体化的集成 | 第33-3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四章 城市道路地下空洞监测管理平台的建立 | 第35-61页 |
4.1 平台建立的数据基础 | 第35页 |
4.2 城市道路地下空洞监测平台构成 | 第35-36页 |
4.3 外业采集子系统 | 第36-40页 |
4.3.1 同步数据采集 | 第37-38页 |
4.3.2 位置信息的准确性 | 第38-39页 |
4.3.3 Radar Sample采集软件主要功能介绍 | 第39-40页 |
4.4 分析处理子系统 | 第40-44页 |
4.4.1 分析处理子系统构成 | 第40-41页 |
4.4.2 Radar View处理软件主要功能介绍 | 第41-44页 |
4.5 综合管理子系统 | 第44-55页 |
4.5.1 平台介绍 | 第44页 |
4.5.2 建立存储雷达数据库 | 第44-46页 |
4.5.3 数据库设计依据 | 第46-47页 |
4.5.4 数据库总体构建 | 第47-48页 |
4.5.5 数据库设计原则 | 第48-49页 |
4.5.6 建立数据库的主要技术路线 | 第49-51页 |
4.5.7 空间数据库设计 | 第51页 |
4.5.8 属性数据库设计 | 第51-54页 |
4.5.9 空间数据库、属性数据库连接 | 第54-55页 |
4.6 综合管理系统初步实现的设计 | 第55-59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59-61页 |
第五章 实例分析 | 第61-71页 |
5.1 研究区域概况 | 第61-62页 |
5.2 探地雷达技术对城市道路的探测 | 第62-66页 |
5.2.1 布设测线原则 | 第62页 |
5.2.2 工作内容及工作量 | 第62-63页 |
5.2.3 测量路段示意图 | 第63-66页 |
5.3 雷达图像数据分析 | 第66-69页 |
5.3.1 重大疑似空洞目标展示 | 第66-69页 |
5.3.2 成果分析 | 第69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9-71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1-73页 |
6.1 结论 | 第71-72页 |
6.2 不足 | 第72页 |
6.3 展望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
附录:硕士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