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监测论文--环境质量分析与评价论文

西气东输靖边段管道沿线生态环境稳定性评价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0-20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0-14页
        1.1.1 西气东输对东部发展的影响第10页
        1.1.2 西北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性特征第10-11页
        1.1.3 管道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第11-14页
        1.1.4 问题提出与研究意义第14页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4-17页
        1.2.1 国内研究概况第14-16页
        1.2.2 国外研究概况第16-17页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17-20页
        1.3.1 研究目的第17-18页
        1.3.2 研究内容第18页
        1.3.3 技术路线第18-20页
第2章 生态环境稳定性评价研究第20-38页
    2.1 指标体系的研究第20-25页
        2.1.1 指标的选取原则第20-21页
        2.1.2 指标体系的建立第21-22页
        2.1.3 各项指标的说明第22-24页
        2.1.4 数据的收集与获取第24-25页
    2.2 指标的定量化方法第25-26页
    2.3 指标的定量化分级第26-32页
    2.4 生态模型体系概述第32-33页
        2.4.1 模型算法的选择第32-33页
        2.4.2 模型的选择第33页
    2.5 生态稳定性模型的构建第33-38页
        2.5.1 生态环境质量模型第34-35页
        2.5.2 水蚀敏感性模型第35-36页
        2.5.3 生态稳定性模型第36-38页
第3章 西气东输管道工程(西段)概况第38-42页
    3.1 工程沿线生态环境概况第38页
    3.2 沿线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第38-40页
        3.2.1 科学安排施工第38页
        3.2.2 合理处置弃渣第38-39页
        3.2.3 施工场地恢复第39页
        3.2.4 植物恢复措施第39页
        3.2.5 水工保护措施第39-40页
        3.2.6 戈壁荒漠区段生态保护措施第40页
    3.3 靖边段概况第40-42页
第4章 模型的实现过程第42-46页
    4.1 网格剖分第42页
    4.2 图层设置第42-46页
        4.2.1 气候图层第43页
        4.2.2 植被图层第43-44页
        4.2.3 土地利用类型图层第44页
        4.2.4 土壤类型图层第44-45页
        4.2.5 坡向、坡度图层第45-46页
第5章 模型的实际应用结果分析第46-57页
    5.1 模型的实例应用结果分析第46-57页
        5.1.1 干燥度计算结果分析第46-47页
        5.1.2 生态环境质量模型结果分析第47-49页
        5.1.3 水蚀敏感性模型结果分析第49-51页
        5.1.4 风蚀敏感性模型结果分析第51-52页
        5.1.5 人为扰动结果分析第52页
        5.1.6 生态稳定性模型影响分析第52-57页
第6章 结论和建议第57-59页
    6.1 结论第57-58页
    6.2 建议第58-59页
致谢第59-60页
参考文献第60-65页
附录第65-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福建省沿海地区土壤—水稻系统铅关系研究
下一篇:沼液农用对土壤和小麦—玉米系统氮平衡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