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3页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8-9页 |
1.2 研究的意义 | 第9-10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10-13页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第二章 审美活动的前提—自由 | 第13-22页 |
2.1 康德给予自由的解释 | 第13-16页 |
2.1.1 康德自由观的理论来源 | 第14-15页 |
2.1.2 康德对自由的理解 | 第15-16页 |
2.2 《判断力批判》中的自由观念的内涵 | 第16-22页 |
2.2.1 “美的分析”中自由的内涵 | 第17-19页 |
2.2.2 崇高思想中自由的内涵 | 第19-20页 |
2.2.3 艺术天才论中自由的内涵 | 第20-22页 |
第三章 审美自由的先验根基——审美共通感 | 第22-28页 |
3.1 审美共通感的理论起源 | 第22-24页 |
3.2 康德在审美判断中对审美共通感的假定 | 第24-28页 |
3.2.1 康德对共通感的美学阐释 | 第24-25页 |
3.2.2 审美共通感对审美主体的主观普遍性设定 | 第25-28页 |
第四章 康德美学中审美自由与共通感的相互关系 | 第28-38页 |
4.1 鉴赏判断中的自由本质 | 第28-31页 |
4.1.1 鉴赏判断中的共通感 | 第29-30页 |
4.1.2 自由概念基础上的对象形式的主观合目的性 | 第30-31页 |
4.2 审美自由下人的自由 | 第31-34页 |
4.2.1 康德“自由”下审美与“人”的联系 | 第32-33页 |
4.2.2 审美共通感关照下的人的自由 | 第33-34页 |
4.3 由审美自由通向道德自由 | 第34-38页 |
4.3.1 审美共通感中的道德 | 第35-36页 |
4.3.2 道德是审美的终极目的 | 第36-38页 |
第五章 哲学界对康德共通感的评价 | 第38-42页 |
5.1 共通感的合法性危机 | 第38-40页 |
5.2 证明康德理论合理性的阐明 | 第40-42页 |
结论 | 第42-44页 |
致谢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8页 |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