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1章 引言 | 第7-14页 |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 第7-8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7页 |
1.1.2 问题的提出 | 第7-8页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8-9页 |
1.2.1 研究的目的 | 第8-9页 |
1.2.2 研究的意义 | 第9页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9-12页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4 研究的内容、方法及思路 | 第12-14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2页 |
1.4.2 研究的方法 | 第12-13页 |
1.4.3 研究的思路 | 第13-14页 |
第2章 螺杆式压缩机生产过程质量的一般性分析 | 第14-25页 |
2.1 螺杆式压缩机产品简介与生产过程 | 第14-16页 |
2.2 螺杆式压缩机生产过程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 第16-19页 |
2.2.1 生产资源管理类因素对质量的影响分析 | 第17页 |
2.2.2 生产过程类因素对质量的影响分析 | 第17-18页 |
2.2.3 生产质量控制类因素对质量的影响分析 | 第18-19页 |
2.3 生产过程存在的一般问题及其改进 | 第19-22页 |
2.3.1 生产资源管理类存在的一般问题及改进 | 第19-20页 |
2.3.2 生产过程类存在的一般问题及改进 | 第20-22页 |
2.3.3 生产质量控制类存在的一般问题及改进 | 第22页 |
2.4 螺杆式压缩机生产过程一般改进存在的问题 | 第22-25页 |
第3章 螺杆式压缩机生产过程质量预防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25-33页 |
3.1 螺杆式压缩机生产过程质量预防预警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 第25-27页 |
3.1.1 生产过程质量预防预警指标体系设置原则 | 第25-26页 |
3.1.2 生产过程质量预防预警指标体系验证原则 | 第26-27页 |
3.2 螺杆式压缩机生产过程质量预防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27-29页 |
3.2.1 生产资源管理类指标的构建 | 第28页 |
3.2.2 生产过程类指标的构建 | 第28页 |
3.2.3 生产质量控制类指标的构建 | 第28-29页 |
3.3 螺杆式压缩机生产过程质量预防预警指标权重值的确定 | 第29-30页 |
3.3.1 生产过程预防预警因素类权重值的确定 | 第29页 |
3.3.2 生产过程预防预警指标权重值的确定 | 第29-30页 |
3.4 螺杆式压缩机质量预防预警等级的划分 | 第30-32页 |
3.4.1 质量预防预警因素类等级的划分 | 第31页 |
3.4.2 质量预预防预警指标等级划分 | 第31-32页 |
3.5 螺杆式压缩机生产过程质量预防预警评价值的确定 | 第32-33页 |
第4章 螺杆式压缩机生产过程质量预防预警模型的构建 | 第33-37页 |
4.1 灰色预测模型的发展现状 | 第33页 |
4.2 灰色预测模型的基本理论 | 第33-34页 |
4.3 灰色预测模型 | 第34-36页 |
4.3.1 GM(1,1)预测模型 | 第34-35页 |
4.3.2 GM(1,1)预测模型的检验 | 第35-36页 |
4.4 螺杆式压缩机生产过程质量预防预警的灰色预测模型构建 | 第36-37页 |
第5章 螺杆式压缩机生产质量预防预警实例分析 | 第37-51页 |
5.1 成都TY压缩机公司简介 | 第37页 |
5.2 企业生产过程质量预防预警指标数据的获取 | 第37-40页 |
5.2.1 数据调查方法及过程 | 第37-38页 |
5.2.2 数据调查的内容 | 第38页 |
5.2.3 数据调查结果 | 第38-40页 |
5.3 三类因素质量预防预警指标的定量计算 | 第40-46页 |
5.3.1 生产资源管理类指标的计算 | 第40-42页 |
5.3.2 生产过程类指标的计算 | 第42-44页 |
5.3.3 生产质量控制类指标的计算 | 第44-46页 |
5.4 螺杆式压缩机生产过程质量预防预警因素类评价值的计算 | 第46页 |
5.5 运用灰色预测模型预测生产过程评价值 | 第46-48页 |
5.6 预防预警结果应对措施 | 第48-51页 |
第6章 结论及建议 | 第51-53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51页 |
6.2 研究的不足及展望 | 第51-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