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市TD-LTE网络建设多网融合演进规划研究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5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页 |
1.2 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1.3 研究方法和研究工具 | 第12-15页 |
第2章 无线网规划相关理论 | 第15-33页 |
2.1 移动通信的发展及技术演进 | 第15-16页 |
2.2 TD-LTE系统架构及关键技术 | 第16-20页 |
2.2.1 LTE系统架构 | 第16-17页 |
2.2.2 LTE的关键技术 | 第17-20页 |
2.3 规划前期准备 | 第20-21页 |
2.3.1 数据收集 | 第20页 |
2.3.2 数据分析 | 第20-21页 |
2.4 规划流程及规划方法 | 第21-31页 |
2.4.1 规划目标及参数 | 第21-22页 |
2.4.2 规划方法及流程 | 第22-24页 |
2.4.3 业务需求分析 | 第24页 |
2.4.4 覆盖规划 | 第24-25页 |
2.4.5 容量规划 | 第25-27页 |
2.4.6 参数规划 | 第27-28页 |
2.4.7 站址估算 | 第28-29页 |
2.4.8 仿真工具及参数设置 | 第29-31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1-33页 |
第3章 规划原则及方向定位 | 第33-39页 |
3.1 中国移动网络发展研究 | 第33-35页 |
3.1.1 四网总体定位 | 第33-34页 |
3.1.2 各网建设思路及发展方向 | 第34-35页 |
3.2 4G总体定位及建设思路 | 第35-38页 |
3.2.1 4G发展方向 | 第35-36页 |
3.2.2 4G宏基站建设要求 | 第36-37页 |
3.2.3 4G室分建设要求 | 第37-38页 |
3.2.4 4G网络配置原则 | 第38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4章 业务发展现状及发展目标分析 | 第39-57页 |
4.1 全网用户数发展目标 | 第39-43页 |
4.1.1 全网在网用户数发展目标 | 第39-41页 |
4.1.2 手机上网用户数发展目标 | 第41-43页 |
4.2 4G用户数发展目标 | 第43-44页 |
4.3 全网计费时长发展目标 | 第44-46页 |
4.4 4G计费时长发展目标 | 第46-47页 |
4.5 全网数据流量发展目标 | 第47-50页 |
4.6 4G数据流量发展目标 | 第50-52页 |
4.7 分区域数据流量发展目标 | 第52-54页 |
4.8 4G网络建设现状 | 第54-55页 |
4.8.1 工程及网络规模 | 第54页 |
4.8.2 4G网络覆盖现状 | 第54-55页 |
4.9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第5章 网络规划方案 | 第57-87页 |
5.1 城区规划 | 第57-69页 |
5.1.1 广覆盖规划 | 第57-62页 |
5.1.2 深度覆盖规划 | 第62-66页 |
5.1.3 厚覆盖规划 | 第66-69页 |
5.2 村屯规划 | 第69-73页 |
5.2.1 农村概况 | 第69页 |
5.2.2 农村 4G网络覆盖情况 | 第69-71页 |
5.2.3 农村 4G网络规划情况 | 第71-73页 |
5.3 交通干线规划 | 第73-74页 |
5.3.1 交通干线概况 | 第73页 |
5.3.2 交通干线规划 | 第73-74页 |
5.4 旅游景点规划 | 第74-75页 |
5.5 室内分布规划 | 第75-78页 |
5.5.1 2016 年建设计划 | 第75-77页 |
5.5.2 未来四年建设计划 | 第77-78页 |
5.6 TDD扩容规划 | 第78-79页 |
5.6.1 2016 年建设计划 | 第78页 |
5.6.2 未来四年建设计划 | 第78-79页 |
5.7 WLAN、TD-S规划 | 第79-80页 |
5.7.1 TD-S规划 | 第79页 |
5.7.2 WLAN规划 | 第79-80页 |
5.8 GSM网络规划 | 第80-81页 |
5.8.1 GSM网络拆闲补忙 | 第80-81页 |
5.8.2 4G网络补充GSM网络 | 第81页 |
5.8.3 四网协同战略 2G建设计划 | 第81页 |
5.9 FDD规划 | 第81-82页 |
5.10 新技术应用 | 第82-84页 |
5.10.1 目前主要新技术介绍 | 第82-83页 |
5.10.2 新技术在未来五年的规划 | 第83-84页 |
5.11 网络建设规模汇总 | 第84-85页 |
5.12 本章小结 | 第85-87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7-89页 |
6.1 结论 | 第87-88页 |
6.2 展望 | 第88-89页 |
参考文献 | 第89-93页 |
作者简介 | 第93-94页 |
致谢 | 第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