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矿床学论文--矿床分类论文--燃料矿床论文--石油、天然气论文

塔北隆起热瓦普区块奥陶系沉积与储层特征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1章 绪论第8-12页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8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第8-9页
    1.3 研究思路与主要内容第9-11页
        1.3.1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第9-10页
        1.3.2 主要研究内容第10-11页
    1.4 主要工作量第11-12页
第2章 研究区地质概况及地层分布规律第12-20页
    2.1 研究工区位置第12-13页
    2.2 区域构造特征概述第13页
    2.3 奥陶系分布特征第13-20页
        2.3.1 区域地层划分及特征第13-16页
        2.3.2 地层对比及横向分布特征第16-20页
第3章 沉积岩石学特征与沉积相分析第20-30页
    3.1 沉积岩石学特征第20-24页
        3.1.1 亮晶颗粒灰岩类第20页
        3.1.2 泥晶颗粒灰岩类第20页
        3.1.3 颗粒泥晶灰岩类第20-23页
        3.1.4 泥晶灰岩类第23页
        3.1.5 生物灰岩类第23页
        3.1.6 特殊岩类第23-24页
    3.2 沉积相类型及特征分析第24-30页
        3.2.1 开阔台地相第26-27页
        3.2.2 台地边缘相第27-28页
        3.2.3 沉没台地相第28页
        3.2.4 斜坡相第28页
        3.2.5 陆棚相第28-30页
第4章 沉积相展布及沉积演化分析第30-40页
    4.1 沉积相纵横向展布特征第30-33页
        4.1.1 沉积相纵向演化特征综述第30页
        4.1.2 沉积相横向展布特征分析第30-33页
    4.2 沉积相平面展布特征第33-36页
        4.2.1 奥陶系中下统鹰山组鹰一段沉积相平面展布第33-35页
        4.2.2 奥陶系中统一间房组沉积相平面展布第35页
        4.2.3 奥陶系上统吐木休克组沉积相平面展布第35页
        4.2.4 奥陶系上统良里塔格组沉积相平面展布第35-36页
    4.3 沉积相演化及相模式建立第36-40页
        4.3.1 中奥陶世开阔台地相沉积模式第37-39页
        4.3.2 晚奥陶世初期沉没台地沉积模式第39页
        4.3.3 晚奥陶世台地边缘沉积模式第39-40页
第5章 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分析第40-58页
    5.1 储层岩石学特征第40-42页
        5.1.1 良里塔格组第40页
        5.1.2 吐木休克组第40-41页
        5.1.3 一间房组第41页
        5.1.4 鹰山组第41-42页
    5.2 储集空间类型及测井响应第42-44页
    5.3 储层物性特征第44-47页
        5.3.1 岩心物性分析第44-45页
        5.3.2 测井物性分析第45-46页
        5.3.3 试井物性分析第46-47页
    5.4 储层类型及响应特征第47-53页
    5.5 储层主控因素分析第53-58页
        5.4.1 沉积环境和岩石类型是储层形成和发育的基本控制因素第53页
        5.4.2 多期不整合+岩溶作用控制岩溶储层大面积分布第53-57页
        5.4.3 断裂、缝网体系控制岩溶储层的发育第57-58页
第6章 储层分布特征及综合评价预测第58-69页
    6.1 碳酸盐岩储层评价标准第58页
    6.2 单井储层评价及连井储层纵横向分布规律第58-64页
    6.3 储层评价与预测第64-69页
        6.3.1 利用地震“串珠”状反射特征预测缝洞发育区带第64-65页
        6.3.2 地震测井联合波阻抗反演技术预测储层发育区带第65-66页
        6.3.3 储层分布特征及评价第66-69页
第7章 结论与认识第69-70页
致谢第70-71页
参考文献第71-74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第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现河庄油田河43断块沙一、二段油藏地质特征
下一篇:盐池地区下石盒子组盒8段沉积相及与储层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