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科学基础理论论文--环境生物学论文--环境微生物学论文

硫酸盐还原菌诱变筛选及其脱硫性能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前言第11-25页
   ·二氧化硫及硫酸盐废水的危害第11-15页
   ·硫酸盐还原菌的研究现状第15-19页
   ·诱变育种原理及常见方法第19-23页
     ·化学诱变育种第19-20页
     ·紫外线诱变育种第20页
     ·电离辐射诱变育种第20-21页
     ·X射线诱变育种第21页
     ·激光诱变育种第21页
     ·离子束注入诱变育种第21-23页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23-25页
二 材料及方法第25-39页
   ·材料第25-28页
     ·样品来源第25页
     ·主要药品和试剂第25-26页
     ·主要实验仪器第26-27页
     ·培养基第27页
     ·溶液第27-28页
   ·方法第28-39页
     ·硫酸盐还原菌的分离纯化方法第28-29页
       ·富集培养第28页
       ·分离纯化第28-29页
       ·菌种保藏第29页
     ·硫酸根的测定方法第29-31页
       ·硫酸钡比浊法第29-30页
       ·滴定法第30页
       ·GB/T 5750.5-2006铬酸钡比浊法(冷法)第30-31页
       ·硫酸根去除率的计算第31页
     ·菌种鉴定第31-34页
       ·菌落形态第31页
       ·菌体形态及大小第31-32页
       ·革兰氏染色第32页
       ·需氧性实验第32页
       ·硫化氢实验第32页
       ·16S rDNA鉴定第32-34页
     ·菌株生长曲线及最适生长条件测定第34页
       ·生长曲线的测定第34页
       ·最适生长条件的确定第34页
     ·紫外诱变方法第34-36页
       ·出发菌株的选取第34页
       ·菌悬液的制备第34-35页
       ·紫外线诱变处理第35页
       ·稀释涂布培养第35页
       ·紫外诱变致死率曲线的绘制第35页
       ·紫外诱变突变率曲线的绘制第35-36页
       ·突变株的筛选第36页
       ·遗传稳定性考察第36页
     ·离子注入诱变方法第36-37页
       ·出发菌株的选取第36页
       ·菌悬液的制备第36页
       ·菌膜的制备第36页
       ·氮离子注入诱变第36页
       ·稀释涂布培养第36-37页
       ·氮离子注入存活率曲线的绘制第37页
       ·氮离子注入突变率曲线的绘制第37页
       ·突变株的筛选第37页
       ·遗传稳定性考察第37页
     ·培养条件优化第37-39页
       ·接种量对脱硫率的影响第37页
       ·温度对脱硫率的影响第37-38页
       ·pH对脱硫率的影响第38页
       ·不同SO_4~(2-)浓度对脱硫率的影响第38页
       ·高产菌株的脱硫率累积曲线第38-39页
三 硫酸盐还原菌的分离筛选第39-50页
   ·硫酸盐还原菌的富集、分离、纯化及保藏第39页
   ·脱硫率的测定第39-41页
   ·菌种鉴定第41-45页
     ·菌落形态第41页
     ·菌体形态及大小第41页
     ·革兰氏染色第41-42页
     ·需氧性实验第42页
     ·硫化氢实验第42页
     ·16S rDNA鉴定第42-45页
   ·生长曲线第45-46页
   ·最适生长条件第46-47页
     ·温度第46-47页
     ·pH第47页
   ·主要结果第47-48页
   ·讨论第48-50页
四 硫酸盐还原菌的紫外诱变选育第50-55页
   ·紫外诱变菌体致死率曲线第50-51页
   ·紫外诱变对菌体突变率的影响第51-52页
   ·紫外诱变高产菌株的筛选第52-53页
   ·突变高产菌株遗传稳定性考察第53页
   ·主要结果第53-54页
   ·讨论第54-55页
五 硫酸盐还原菌的离子注入诱变选育第55-61页
   ·N~+离子注入诱变菌体存活率曲线第55-56页
   ·N~+离子注入对菌体突变率的影响第56-57页
   ·N~+离子注入高产菌株的筛选第57-58页
   ·突变高产菌株遗传稳定性考察第58-59页
   ·主要结果第59页
   ·讨论第59-61页
六 高效菌株培养条件优化第61-67页
   ·接种量对脱硫率的影响第61-62页
   ·温度对脱硫率的影响第62页
   ·pH对脱硫率的影响第62-63页
   ·不同SO_4~(2-)初始浓度对脱硫率的影响第63-64页
   ·高产菌株的脱硫率累积曲线第64-65页
   ·主要结果第65页
   ·讨论第65-67页
七 结论与展望第67-69页
   ·结论第67-68页
   ·展望第68-69页
参考文献第69-73页
致谢第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环境政策及其实践走向
下一篇:液态奶安全质量控制体系应用研究